第40章 宫中红人(1/2)
“九九是想着,先帝刚刚西去,这时朝内本就混乱,父亲一直远在塞外,并不知朝内形势,难免会被奸人所利用,九九想,等朝内稳定,父亲再回来吊唁不迟。”
“那你认为,怎样才能算朝内稳定。”崔太后不动声色。
九九决定闯一把:“立二皇子,李智为皇帝。”
“嗯哼?”崔皇后唇角溢出一丝冷笑,心底已然动了杀念。
九九也知道现在这么说太过冒险,但九九心中有自己的算盘,自己现在明目张胆的站在崔皇后这一边,而崔皇后在大半年后登记,在位也不过两年,也就是说哪怕自己成功的得到崔皇后的信任,保上官家安全,那也不过只能安全个不到三年,三年后,虽然大晟朝堂动荡,但多半的政权还是掌握在李家手里,而自己此时完全站在崔皇后这一边就会拉来李家的仇恨,上官家的命运还是叵测。而如今自己先挺李德为太子,后又劝说崔皇后立李智为帝,以后自己大有借口说她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至于倒是惹来李家的诛杀。
为以防万一,九九就赌自己定能做到面面俱到。
其实九九这样狠心的下赌注,也无外乎早知道结果,自己不作为就会跟前世一样输的干净,倒不如就先当那只出头鸟。如今她只要算计好,在有人想打自己之前知道怎么缩回头便好。
九九避开崔皇后的眼睛,已防止自己被她将要杀了自己的目光所干扰,“九九以为,此时回长安立太子是最为合适的时机,跟当初九九所言立大皇子为太子一样,即可安抚长安某些大臣们对您抵触的情绪,又顺应天理。”
“那你是认为,本宫,占时先替先皇打理朝政就有违天理?”
“先皇刚驾崩,皇子按理该守孝三年,而新皇登基,柩前即位也需守灵月余。”九九没明着回答,但这话中的意思说的再明显不过,崔皇后岂能听不懂。
只见崔皇后轻挑了下眉毛,挥了挥手,“下去吧,就让智儿给你父亲送个信吧。”
“是。”九九眉露喜色,提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是放下了。
这先行的第一步估摸是走对了。
其实崔皇后的谋臣,早已劝说崔皇后先立李智为皇帝,长安不比洛阳,洛阳大多新臣,又多为崔皇后亲手提拔,当日崔皇后代病重的开元帝执掌朝政都惹来诸多反对,而长安本来就是老李家的根据地,权臣,忠臣更是居多。如果崔皇后直接称帝,那帮朝堂上的老家伙定会反了天,崔皇后就得大开杀戒,定惹来天下人不满,即使坐上了那皇位也不会踏实。
而先立李智为皇帝,就会不同,崔皇后就会有时间逐个击破,慢慢拿捏。
而崔皇后一直所犹豫的就是怕李智坐上皇位,下令她不得干政,她再执意参政,依旧会惹天下人不满,而一旦李智得了权利,慢慢坐稳了皇位,她便更是没有机会。
而今天九九这一席话,倒是点透了她,皇帝驾崩,皇子守灵,这给了她一个上好的理由,回长安可名正言顺的把持朝政一个月,而一个月的时间别看不长,但却是没有任何人干扰,足够她在长安布线,也足够把一些老不休贬得贬,发配的发配。
只要朝堂上有一半的要臣是自己的人,那么就算李智接手她手里的玉玺,便也不敢轻易动她。
再者就是军权,长安的禁卫军也要大换血,还要调来一批死士,暗中围住长安。只有这样,就算皇帝现在不是她,但是大权仍能够掌握在她的手中。
原本她最头痛的上官铭,也被那上官九九处理的非常好,只要上官铭不回朝,上官九九辅佐她就代表了整个上官家都是倾向她的,各路大臣更不敢妄动。
而由太子帮忙阻止上官铭回朝,那更是再好不过,她阻拦定会引起大臣疑虑,而李智前去阻拦,就另有一番说辞。
崔皇后思来想去,更觉得九九的主意甚为妙。
而九九所说的,其实也不过就是崔皇后日后想明白而去做的。九九是抢了她身边那些谋士的功劳。
接下来,九九所要等待的便是,李智的谋士是否同意他的那些说辞。
当整个皇宫的车队临近长安,九九终于是等到了李智的回音。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进展。
九九见到了扳倒前世命运的曙光。
一回长安,举国哀悼,崔皇后下令,李智于柩前即位,服孝一月。
李智原本还挺高兴,暗中给九九送了信,表达谢意,而当崔皇后颁布懿旨,要他服孝一个月,一月之后才能正式登记,接交国玺,上朝参政,多少有些不满。
可他又不能表露出来,这会要是他去嚷嚷,说我不干,我现在就要上朝打理朝政,就会被天下人笑话,指责他不孝,指责他抢权。
只能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吞,安安静静的在皇陵边上守孝,李智知道自己当了皇帝九九出了不少力,就经常暗中送信,问九九宫中情况,九九只回他,稍安勿躁,已经继位,什么时候登基不都一样。
而现在这情况,李智的谋臣们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先布眼线观察宫内情况。
现在的九九才算真正的大红人,身后有上官家的大后台,在崔皇后身边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又是李家人,李氏集团心中的小英雄。走到哪都前扑后拥,在万记的位置也已经根深蒂固。
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九九会趾高气扬的在宫中撒欢,还很有可能会离开万记,上朝做官的时候,九九却几乎闭门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