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技术保护(1/2)
“回大都督,粮草只够大军一月之用了,一个月之内,要还是不能突围,咱们就算不被清军杀死,也会被饿死在这里。”提及这个问题,王登廷不由得面色有些沉重。
“妈了个巴子,这帮子清狗是吃错药了吗,非追着我们不放不可?”徐天德想想就来气,当初本想趁遵义那边吸引了清军注意力时,起事迅速占领川东地区。
哪成想,好巧不巧的正好碰上了准备前往遵义平乱的成都将军观成,可谓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王登廷见状砸吧砸吧嘴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大都督,其实就如最近传言的那样,相对我们来说,遵义那里属于是安分的叛军,而我们对清狗的危害更大。”
“加之清狗大将勒保战死在了遵义那里,属下想来,观成应该也不想去遵义触那个霉头。”
“清狗这是当我们好欺啊!”仔细想想,徐天德也知道会是这样,不过他就是气不过而已。
与此同时,夔州府,云阳,巴阳驿。
以地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邑当山水之阳,故名云阳。
西南地区战乱不休,但是长江水道却是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变得更加繁忙了起来。
王贞仪站在船头北望,似乎是想通过重重阻碍,看清江北的战乱。
自从进入湖北境内后,王贞仪听得最多的便是,哪里哪里又发生叛乱了,哪里哪里被叛军占领了等等之类的消息。
出身与风雅富足的江浙一带士大夫家庭王贞仪,所见所闻皆是康乾盛世,她也没想到,这盛世的表面下,竟然还有如此多的百姓因为活不下去了而举兵反叛。
“先生,外面风大,您还是回船舱去吧,再过几日便能到了。”正当王贞仪暗自感慨时,吴叔上前拱手劝道。
王贞仪闻言回过神来,对着吴叔笑了笑后说道:“多谢吴大哥关心,妾身无碍的。”
吴叔闻言张了张嘴正准备说些什么时,他身后传来了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让她在外面透透气也好,她的病一半是积劳成疾,累的,一半是自己把自己关起来闷出病来的。”
听到声音,吴叔连忙转身行礼道:“见过赵先生、詹先生!”
王贞仪也福了一礼称谢道:“妾身谢过赵先生!”
赵学敏没有说话,只是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詹枚则是连忙上前扶着王贞仪。
“这是到哪儿了?”赵学敏抬头朝长江两边四下看了看后问道。
吴叔闻言连忙拱手回道:“回先生,已经到了夔州府了,最多再有三五日,便能到达遵义府地界。”
“老朽倒是有些好奇你们那位明王了。”听到吴叔的回话,赵学敏笑了笑说道:“能为百姓着想之人,想来心地也坏不到哪儿去。”
经过一个多月的船上生活,赵学敏心里的气已经消了大半,加上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他对黎汉明不由得有些好奇了起来。
王贞仪闻言也是一笑,说道:“妾身对你们那位明王也挺好奇的。”
这些日子,黎汉明被吴叔等人吹嘘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的神仙之人,问题是,王贞仪居然也相信了。
实在是因为原本以为她自己的病情只有她自己知道,谁成想降下一个明王,大老远的就知晓了自己的病情,这就不得不让王贞仪有些好奇了。
听到二人都对明王好奇,吴叔笑了笑,不卑不亢的拱手回道:“等几位先生见了我家明王,相信不会让您们失望的。”
............
黎汉明再次来到工坊区时,这里已经变得连他都快认不出了。
占地面积扩大到比一个乡镇城区大了不少不说,各个关口还修建起了哨塔,甚至有的地方还修筑了木栅栏。
坊区内房屋成片,外面更是戒备森严。
自从上次余介揾说了这里的安全问题后,黎汉明回去便调了近卫师一个旅来驻守这里。
按照他的要求,这里除了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只准进不准出,平常的生活物资都有专门的人员送到外围,然后由驻军接手送去坊区里。
黎汉明虽然不怕技术流出,但是该有的防备还是不能少,不然唐朝就是例子。
在唐朝那个时代,特别是中唐以前,周围四面八方的异族国家都臣服在唐王朝的膝下,他们都以到唐朝的国都长安定居为荣,不远万里上赶着到长安做生意,也很乐意成为唐朝的公务员,为大唐王朝服务及征战四方。
外族人到唐朝,除了到唐朝做生意和定居外,也把大量的外族文化带进中原,同样,也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传播到遥远的四方,对唐朝来说,显示了大唐包容的心态,以及四方来朝的优越感,并且,大量外族人为唐王朝效力,也为唐王朝征服四方提供了经验和便利。
唐朝的强盛和大量的对外交流离不开关系,唐朝贵族、平民丰富的物资生活、精神生活也离不开自身的包容和外族人的贡献,可是,唐朝的衰落也和引进和重用外族人有关,也和将先进的技术知识传播出去有关,不设防的引进和输出导致了唐朝的没落。
就以吐蕃来说,吐蕃在唐朝开国之初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联盟集合,吐蕃人以狩猎和放牧为生,吐蕃人生存的地方在当时还属于蛮荒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原王朝很难对吐蕃人居住的核心地区造成威胁,但也不用太重视,这源于吐蕃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或许连刀剑都不会制造,一般来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