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 新星从银河升起(3/4)
奶不放。但为了前途,爸妈坚决地将她带走了。于是,老街,灰黑的瓦屋,杉皮屋,木格窗,仄仄 的石板路,以及数个小小村庄,那棵梨树,那头老黄牛,都远去了。
152、书匠家里初成长
第一次走进小七如玉家,是1993年新春的一个暮色深沉的夜晚。
当时,小七如玉已经在南方选美夺得季军,并获“新光杯”歌手大赛季军等多项奖项,名声鹊起。
没有给李家挂电话。我都不愿意去采访那种已经做好了准备的美人儿。我们要给她来个“突然袭击”。
这样或许又更真。
就怕她不在家。
“不会的。”同事白鹿说,“刚过完年,她一定在家的。”
我说:“行,去就去。”
那是1992年,3月。
当时我是南方某报周未版的主编,文艺部主任。专门负责娱乐,文艺方面的报道以及新闻纪实策划。
走进苏仙桥下左侧的州河市一中教师楼,我们来到一位略与众楼房不同的单元房门外。
但见:房门是紫红色颜料漆过的;门上贴有一个美人的彩页。敲门进去,见室内早已有客人满座。四壁辉煌处,是挂钟、明星像、宣传画。显然这是一个爱美的家庭。
走进她的家,我看见那彩色电视里正播放着一幕电视剧。
经主人介绍,我们才知道门上、壁上、画里、电视里,无处不是小七如玉的倩影。原来小七如玉的母亲爱女如掌上明珠,正在室内开“展厅”哩。
小七如玉母亲谢妈妈是八中的教师,看上去不到五十岁,卷发尚很时新。她是一级教师,主教数学,也是地市优秀教育工会干部。她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心直口快,能说会道,善于应酬,活动能力较强。
她招呼我们坐下时,很快就散发我们一把资料,有文章,有照片,有画,也有广告宣传图片之类。
我指着壁上一位大兵像问这是谁?
谢妈妈说是她的大儿子,小七如玉哥哥端。
他们兄妹一字之差,常有人读错,写错他们的姓名。
这大兵长得壮实、憨厚。他在小桂城某部服役,毕业于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是师学雷锋标兵。
这时候,小七如玉父亲走出来。这是一位憨厚、朴实的长者。他,一中体育高级教师,工作出色,待人和蔼,乐于助人,教生有方,曾被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总理总理为他的奖匾题了词。州河一中校展览馆里挂着他的彩色照片。
小七如玉的嫂嫂也是一位小学教师,且能说会道,一笔文章写得相当漂亮,算李家的一个女秀才吧。小七如玉还有一位出生才几个月的、很乖的侄女……
这就是小七如玉的家庭。
她就是在这个极普通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她是不是在家呢?怎么没有见到她?
我问:“小七如玉……”
谢妈妈:“你们是要采访她呀。”
我说:“正是,她在家在吗?”
谢妈妈就喊:“满女,出来!”
她果然在!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她和我在报刊上见到的照片一样,依旧是淡妆,披肩发,依旧是黑亮的清眸仿佛照得见人影,依旧是牛崽裤勾勒出俊美的身材。她甜甜地笑着,大大方方地迎着我们。
她那无瑕的脸盘就像满月一样姣好,眼睛大而明亮,宛若流动的一汪清溪,她会用一种无声的语言鸣奏出一支春天的赞歌么?
初见小七如玉,我感到她是美丽的。她具有南方女子那种独特的小巧、玲珑之美,那种机灵、敏捷和健壮之美,星辰已开始闪烁。
窗外一轮皎月已凫在林梢,我们开始了第一次伧促的采访。
教师之家出美人。原来小七如玉小时候,父母就为她建立了成长档案。他们购买大量文学书籍,聘请大学教师指导她;教她学习体育。
业余父亲董永南就拉二胡,母亲谢妈妈谢妈妈则吹笛子,哥哥智端打鼓,她则唱歌,常在家里开“家庭晚会”。
1989年,他们全家自编自演的《父女逛郴城》,还获过州河市首届家庭文艺表演优秀奖呢!
小七如玉从艺的启蒙,是否就是在这片方寸之地开始的呢?
许多凤凰的起飞往往都只是起自一块小麻石,一棵不打眼的小松树,或者一块无名的荒地里。而这种地方起飞的凤凰,往往羽毛更丰,更美,飞得更远。
小七如玉就在这个教师之家中,在这个育人的小苗圃里茁壮成长了。
153、体坛初试锋芒露
小七如玉父亲董主义,毕业于南边师院体育系,是60年代的大学本科生,一直执教体育。
小七如玉从小耳濡目染,受父亲影响很大,5岁起就开始了体育锻炼,主要是学长跑,她常常像一只小燕子,飞翔在体坛的田径场上。9岁那年,她参加了登山比赛。她登上了“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属骑田岭山系余脉,海拔526米。
此山属州河著名旅游风景名胜。与她同登苏仙岭的是高年级的同学。她那次登山,名列51名,却因人心志高,精神感人而大受表扬。
小七如玉从小就是个很要强的姑娘。10岁那年她再次登山比赛,再次登苏仙岭,她让同学坐在山顶上点人数。获奖的是前30名,结果那同学数错了,她获31名。为此她大哭了一场,哭得昏天黑地。她不甘心失败。
11岁那年她再次参加了登山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