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集 从军赛过花木兰(1/1)
第238集
从军赛过“花木兰”。
第二百三十八集
520、从军赛过“花木兰”
《乐府诗集》(《木兰诗》)中载有千古流传的木兰从军的故事,其诗云: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桥,
寒光照铁衣。
中国百姓对女儿从军历来赞赏不绝敬慕不已。
当邓凌莉毅然选择从军之路时,她首先得到的是父母双亲的赞许和支持,父母为她收拾好行装,就像当年的花木兰代父从军,父母送她出阳关一样,激动而悲壮。
16岁的桂阳少女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本科哲经系。
从她扛上两枚鲜红的军校学员肩章时起,她明白自己已经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一份保卫祖国的神圣责任。当时的她还是黄毛丫头。
圆圆的笑脸,机智的大眼睛,微微弯曲的嘴角带一丝稚气。
她虽聪明灵秀,但没有见过大世面。人们称她为“新兵蛋子”。
训练场上,她是一个永不叫苦,不喊累,不掉队的女兵。
她男队员一同训练于烈日之下。
南京烈日如火。她站队。抬头,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一动不动,就像一尊浮雕一样。烈日炙烤着他们,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
半小时,一个男生“扑嗵”倒下,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倒下了……然而,15岁的女兵邓凌莉,咬紧牙关没有倒下。
她站了一个小时!军训又苦又累,一天下来不少战友招架不住,而她一声不吭,又掂起水壶,壶给战友打开水。
三个月军训,她靠毅力,拼体力,终于过了第一关。
她取得了三项全优成绩。
故有报道说她是:“拼命女兵”。
学习她更踏实,刻苦。
她说:“我首先给自己订一个学习计划,然后再把每一天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接下来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学习时她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
有人不解地问她:“你学习这么好,干吗还那么玩命?”
她笑笑说:“过去已成为历史罗!”
她爱好文艺,能歌善舞。
晚会上,她准会来一个优美动人的舞蹈;看到足球,她总想去踢几下。
这是个好动的姑娘。
似是而非她搞起学习来,却十分安静,有时“静若止水”。
她也是一个细心的姑娘。
她担任系团委委员,区队团支书。
为了做好团员的思想工作,她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建立读书卡制度,以此了解团员思想状况,做好工作。
她还发动团员开展“四个一”活动:读一本名著,写一篇书评,追踪一个学术热点,写一篇学术论文。
17岁那年,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参加了院党的基础学习班。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军训中,她射击、单兵战术、队列动作三项全优,成绩显著,被新训大队通令嘉奖。第一年她各科优秀,平均93分,被评为院优胜学员一等奖,成为该院门门优秀的第一人。1994年院首届十佳青年评选,她以最多票荣登榜首。她被记三等功一次。
有人问:“邓凌莉,上军校,你不感到后悔吗?”
邓凌莉微微一笑说:“我为什么要后悔哟!”
是的,她从后悔自己的从军路。市场经济大潮吸引了许多人投身其中,市场成为大批有志青年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地。
对此,邓凌莉头脑十分清醒。她坚信军队有她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她很快在院内出名了,被新闻媒体报道为“未来将校之花”。
她参加了全军巡回报告团赴各军区演讲。学院替她安排一名导师,引导她及早地接触学术研究,希望她一鼓气攻下博士学位。
她果然不负重望,提前一年学完本科,直升硕士研究生班,改学新闻系。
她立功受奖的消息传到母校桂阳三中。
桂阳三中掀起了学习她的热潮。
学校1994年5月25日作出了向她学习的决定。《解放军》,《新民晚报》,《湖南日报》等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
有趣的是她屡建奇功居然都是在暑假里。
于是,我又把话题引向了她大学的4个暑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