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新七仙女》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新七仙女 () >> 第一百一十八集 芙蓉镇一举成名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22403/

第一百一十八集 芙蓉镇一举成名(1/1)

第118集

《芙蓉镇》一举成名

第一百一十八集

375、生活写作,他感谢良师益友好大哥

第二年古华考入了郴州农校。招生老师周贤才(今在本县检察院退休)在古华考完后,马上告诉罗鸿奎:“你老弟语文考了个第一。”大哥关切地问他:“能不能录取?”周先生说:“工业学校要求严,政审怕过不了关;最好考师范或农校吧。”大哥说:“就考农校吧!”果然郴州农校录取了古华。

在农校一年,古华开始学习写作。至1960年,学校停办。

古华被安排到郴州农科所当农工。农科所在郴县桥口乡。从此,古华开始了长达14年的农业生产劳动生涯,从而熟悉了中国南方农村的全部农活,并且经历了“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全过程。

在农科所,古华主要是种桔子。也做木工。大哥罗鸿奎常常写信来鼓励他自力更生,勤奋写作,不图虚名,扎实工作。在大哥的鼓励下,古华农作之余,拿起笔来写92ks. 】

古华住的“牛棚”里,有个右派,是省里下放的大知识分子。那右派也十分爱好文学。古华和他一见如故,遂成知音。二人晚上躲在被窝里写。一面写,一面交流,互相看,互相读。古华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湘南生活赋予了他灵气。1962年,古华的chù_nǚ儿《杏妹》、《甜胡子》在《湖南文学》发表了。他第一次获得了一笔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不菲的稿费!

这两篇乡土气息浓郁的短篇,立即引起了省内外众多人士的瞩目。自此古华在大哥的鼓励下,一直坚持业余写作,从不间断。

古华常惦记老母亲和兄姐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大哥常常带着母亲给他纳的布鞋或土菜,前去看他。

文革后期,古华认识了鲤鱼江电厂的一工人之妹阿娟,二人经作家肖育轩介绍结为夫妻。成家后,古华就很少回老家了。

1975年秋天,古华因其创作成绩突出,被选调郴州地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从此,古华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

“鸿玉老弟终于有出息了。”大哥罗鸿奎为古华的进步而高兴。他对母亲江文娇说:“今年过年,我们到古华那里去,一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

母亲点头同意。吃了不少苦的母亲仿佛见到了曙光。母亲说:“我给鸿玉做一双布鞋带去。”

当年(即1975年),母亲先到古华家里来过年。大哥、二哥、三姐和四姐都有自己家里的事,没能成行。

1976年,古华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川呼啸》,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哥罗鸿奎读过后,对他说:“你这仅仅是起点,离文学家还相差甚远。鸿玉,你还要加倍努力啊!”1978年,古华又出版了一个短篇名叫《莽川歌》。大哥罗鸿奎读后,仍然不满意。他问古华:“你的创作为什么这么浮躁?”古华无言以对,惟有努力才是。

1980年古华为了学习创作,报名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文学讲习所第五期培训班的学习。古华在创作上进入了文学的春天。他不仅创作了长篇蓉镇》,短篇满青藤的小木屋》,而且加入了中国作协。这两部在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品,使古华几乎一夜成名。他积蓄已久的文学创作热情,竟如火山般地爆发出来。

大哥读了这两部作品,立即写信祝贺:“好老弟,你终于入门了!”大哥由衷地为他高兴,为他祝贺,并要求他,再写出更好的力作,报答人民。

1983年冬,古华调入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调省城前,古华的《芙蓉镇》获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小木屋》获全国优秀短篇古华声名鹊起。不久,又由谢晋导演,刘晓庆、姜文主演的《芙蓉镇》拍成了电影,在全国各地播映。古华一下子成了大忙人。1984年,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埃及、摩洛哥等国,回国后,又写作了长篇游记《在地球的那一边》。

而古华,此时凭借自己的写作实力,已经是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富翁了。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一十八集 芙蓉镇一举成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