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朕当初就是被你拿钱收买的(1/2)
通达钱庄的告示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几天沈国舅郁阳侯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大家都想打听打听通达钱庄突然要给存银利息是为了什么,莫不是从宫里知道了什么内幕消息。
谁知沈默一概不见客,人如其名,将沉默进行到底。
他当然是从宫里听到了消息,而且一开始沈言让他这么做的时候,他也十分不解。
实话说,沈言的好多主意他都不理解,但是自己的妹妹,他能怎么办,只有照办了。
过了半个月,朝廷下了一个不起眼但重磅的告示。上面说,朝廷给协助发行国库券的钱庄颁发牌照,允许放款,但每年利钱不得超过十分利。
说它不起眼,因为这告示涉及的钱庄统共就两家——沈家的通达钱庄和龙家的宝隆钱庄。
说它重磅,是因为大周朝廷向来严令禁止民间放款行为,有钱人家放印子钱都是偷偷进行,这次忽然开了口子,可谓意义重大。
百姓们觉不出什么,龙茂三却一下子醍醐灌顶。
怪不得通达钱庄要给存银利息,五分利存进来,十分利放出去,转手就是五分利。
他在家气得跌足,原本自家宝隆钱庄得了牌照是天大的好事,可却失了先机。这半月以来,通达钱庄吸收的存银数不胜数,还抢走了宝隆的不少主顾,生意场上,少赚就是赔,他后悔啊!
说到底,还是因为沈默宫中有人,皇后娘娘传个一星半点的消息出来,就够他赚一壶的,其他人只有眼馋的份儿。
事实上,准许钱庄放款这事儿,不仅是皇后娘娘传出来的,还是她提出来的。
那日沈相听说沈言召见,当日饭都多吃了两碗。沈言对他向来唯恐避之不及,如今主动召见,肯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不比上次发行国库券小。
所以他多添两碗饭,主要是为了压惊。
到了永安宫一听,果然非同小可。
沈相觉得多吃的两碗饭有点不消化,人老了,真的不能多吃。
他面露难色,道:“娘娘也知道,大周向来明令禁止民间放款获利,若是允许了,难以约束,人人借钱去赌博投机,国家就乱了啊。”
沈言沉稳道:“此事本宫亦有考虑,因此要限制放款的用途、利息和对象。本宫思忖,应该选那么一两家有资质有口碑的钱庄试验一下,由他们负责审查借款人的资质,追寻借款的用途,如有差错,朝廷可寻他们的不是。”
沈相心说,什么一两家有口碑的,谁不知道您家就有一家钱庄呢,而且偏偏是大周数一数二的钱庄。
老姜毕竟是老姜,他略一沉吟,道:“这……兹事体大,老臣以为,商人重利,钱庄难以替代朝廷行此监督之责,还是一动不如一静。敢问娘娘,为何一定要准许放款呢?”
沈言当然不能说是为了挣钱。
其实也确实不只是为了挣钱。
她一本正经道:“沈相,如今大周与北戎和谈,正是大周增强国力的好时候。但是多年重农轻商,许多商号、作坊因为缺少资金,难以扩大规模,也抵御不了天灾**,难以发展起来。若他们有了正规的途径筹钱,不仅自己能发展,还能雇人,让没有土地的穷人靠出卖力气也能挣钱吃上饭。”
沈相还是摇头:“娘娘初衷是好,但商人只重眼前利益,干的都是投机倒把之事,若要百姓富足,还是要鼓励农桑,只有家里有了余粮,才能安居乐业。”
沈言知道要转变思想很难,但还是仔细解释道:
“这话只对一半。鼓励农桑固然重要,商业流通也很重要。若无行商,家里即便有再多余粮,也只能自己吃,吃不完就烂在粮仓里。可若余粮可以卖出去换银子,就能买瓷器,买布匹,于是会做瓷器、会织布的人也能赚到钱,又能买首饰、买车马,如此一来,各行各业的百姓都能吃饱饭。”
沈相沉思良久。
皇后说的不无道理,但古往今来,大周都是重农抑商,改变让他觉得不安,甚至恐惧。
沈言又道:“沈相心里也明白,如今外面放印子钱的比比皆是,朝廷根本禁不绝。宜疏不宜堵,不如索性开个口子,规范管理,反而让放印子钱的没了主顾。”
沈相表情有些松动,却绝不肯松口:“此事重大,还得陛下定夺。”
老狐狸。自己说不过我,就推给云湛。
她笑了笑:“本宫知道。只是本宫对沈相十分崇敬,三朝老臣,竟还听得进本宫的奇思妙想,所以提前找你商议一下。上次国库券之事,多亏了沈相相助。”
狐狸最怕什么?
阴谋诡计吗?不。是突然的真诚。
沈言忽然认认真真一顿夸,竟让沈相老脸一红,连连道:“不敢不敢,没有没有,哪里哪里。”
沈言嫣然一笑,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今日叫沈相来,并不是为了说服他,只是让他打消点疑虑,别反对得太厉害。
晚上沈言找机会跟云湛说了这事儿,并加了一条没告诉沈相的理由。
金融体系建立起来了,就能推行符合国情的货币政策,给治国多了一个抓手。
当然她“贴心”地把这话翻译成了古汉语,方便老古董云湛理解。
云湛听完,半天没说话,只是用手指敲击着书案,神情严肃。
沈言忐忑了半天,终于沉不住气,把头凑过去:“陛下,小的汇报完了,您意下如何?”
云湛用额头撞了她的额头一下:“朕在想,怎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