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汉奸那就不是人(1/2)
第二四四章汉奸那就不是人
十月的寒风,略嫌刺骨。
崇祯皇帝一身单衣,却感觉满腔燥热,烦闷异常。
他虽然政治经验不是很丰富,却也知道,现如今皇太极都已经打进京师,还有什么可讨论的?
强盗破门而入,唯有反抗而已。
然而问题是,国战不是家战。
负责统领军队的差使,可是一个非常有油水的差使,当然这个差使不好干,赢了皆大欢喜,输了丢官去爵那是轻的,有可能丢掉性命。
仅仅领兵人选的问题,吵吵了一个上午,仍旧没有结论。
事实上,这些问题出在崇祯皇帝身上,他越是不表态,说明这事有商量的余地,朝堂的乱象,与他的姑息纵容是分不开的。
平时有党争,有争议,有分歧没有任何问题,可战争一起,所有人就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崇祯如果是一个霸气的皇帝,就应该直接拍板,结束这场没有意义的统兵指挥人员。
哪怕再差,也比没有强。
就像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他是接到夜不收的汇报,发现了后金大股军队往近遵化,没有任何命令,他直接点了步骑九千,前往遵化。
然而,问题是,遵化与山海关虽然一线之隔,却属于两套系统管理,山海关属于蓟辽督师边军系统,而蓟州中协总兵官朱国彦,却隶属兵部的关内边防系统,没有兵部调令,赵率教算是私自出兵,可以驻防遵化城,却无法进驻三屯营。
朱国彦是按照规定办事,当然,有人会说事急从权,但是,武官都夹着尾巴做人的情况下,这是会留下话柄,承担责任。
更何况,三屯营是永固式军营,相当于军城,冒然进入的军队,根本就容纳不下。以大明武将坑队友的传统,朱国彦也不放心赵教率,他可拿不准,赵率教是不是暗中投降了后金过来骗城?
当然,朱国彦也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样的事情在明末实在是太常见了。
就这样,仅仅轻装前行的赵率教无法获得补给,处理非常尴尬。
如果说,赵率教是被朱国彦坑死的,其实不如说是他被大明坑爹的制度给坑死的,收容赵率教,收容友军的下场,在辽东实在太常见了,无论是浑河之战,还是萨尔浒之战,包括柳河之战,都是前车之鉴。
崇祯没有协调好朝廷的指挥系统,也就造成了赵率教的悲剧。
好在在这个时空,孙承宗担任蓟辽督师,并没有从赵率教手底下调走兵马出去,而全旭也让玄鹰卫以廉价的方式卖给了赵率教麾下五千套兵刃和装备,尽管阿巴泰、阿济格、济尔哈朗、岳托四人各率部曲共计七千余人在遵化城下包围赵率教。
双方血战一天,结果尴尬了下,后金居然没有啃动赵率教,反而损兵近千人,当然赵率教的损失比后金要大,损失人马两千余,不过,按照明军的传统,这应该算是大胜。
直到十月初八下午,崇祯的智商终于在线了,他急忙下令孙承宗孙阁老统帅各军,御敌以通州之北。
……
消息的延迟,这是时期的常态,虽然北京距离遵化仅四百多里,然而,对于四百里之外的消息,传到北京就变得完全走样了。
虽然街头巷尾关于后金破关而入的消息五花八门,不过,大多都是耸人听闻。
什么建奴十数万人马,破关而入,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什么皇太极能腾云驾雾,移山倒海,长城关口,如同虚设……
事实上,如果不是崇祯裁撤驿站系统,像这样的消息,四百多里,根本就用不了几天,短短一天之内,按照走马二十五里的时速,最多十几个小时就可以抵达。
问题是,裁撤驿站的后果开始显现,短短四百里,先后都是民间商队或私人信使传至京师。
全旭得到的消息更为详细一些,赵率教在十月二日抵达遵化,三、四日皆与后金有所交战,但是,双方非常克制。
此时皇太极也是麻杆打狼两头怕,特别是赵率教麾下陡然增加了近千支火铳,这些火铳比明军制式火铳威力要大,射程更远,让后金大吃苦头。
虽然后金骑射无双,但是在列阵的情况下,要想破阵,其实并不容易,明军列阵与其对射,双方都是在以命换命。
明军装备虽然差,可是再差也比后金军队要好一些,后金军队其实是两极分化,白甲兵、红甲兵以及护军,装备是不错,但是一般的步兵,以及征服海西、东海、野人女真八旗行走,称为闲散人员,不计入丁数,也不披甲,这样的人员,他们虽然不算人,事实上战斗力反而不差。
毕竟,人穷的时候,只有拼命,越是穷人越拼命,越是富人越惜命。
赵率教就是采取一个笨法子,以遵化城西城为后方,沿城列阵,四千骑兵拱卫左右两翼,城墙上的火炮还可以对赵率教进行一定的支援。
结果,双方僵持了五天,直到十月初八,赵率教折损三四千人马,部队还是崩溃了,赵率教被中炮身亡,麾下军队随即崩溃……
全旭看着这个情报,长长的叹了口气。
明明知道这个结果,可是结果来的时候,他依旧心里不是滋味。
可是,全旭无官无职,根本就什么都做不了。
卢象升带大名府万余青壮北上勤王,那个时候,已经到了崇祯二年岁末,那个时候,京师两府十几州县已经沦为废墟。
噪杂的声音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