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长安城整修计划(1/3)
徐老根家到了甘州府以后,就没闲着。他们很快被安排了,开垦荒地和修建房屋等工作。
这些工作不白干,男丁一天可以挣四十文工钱,女劳力也可以挣三十文工钱,工钱可以领现钱也可以领粮食等物资。算下来,一天挣的钱除了一家老小吃饭还有结余。
稍微大一点的小孩子,也有工作安排。帮着甘州府打包胶草,发往长安城。
甘州知府对这些移民非常重视,他也有着自己现实的考量。人口一多,种的胶草就多,政府的收入也就越多。胶草产业现在走向了正规,随着轮胎等产品的大面积推广普及。需求量与日俱增,趁着这股东风,甘州府摆脱了物产贫瘠的困扰,正在大踏步的走向繁荣之路。
“他娘、今天官府公布了咱们分的田亩数。咱们家可以分到六十亩地,三十亩前三年免税,剩下的三十亩五年免税,河西也没有想象中的苦啊!”
“这里的地能种出粮食吗?和咱们老家的地能比不?”
“官府说了,分的地都要修水渠,只要是水浇地就没问题。”
“那就好、有了六十亩水浇地,咱们一家就不会有饥荒了。”
“唉、咱家现在劳力单薄,明年开春,分到手的三十亩地,最多能种十亩的粮食。剩下的只好种胶草和棉花,这两样占的劳力少一些。”
“种胶草,靠谱吗?好好的地种成草,俺心里总觉得有点不把稳。”
“这俺打听了,官府免费发种子,不过种出来的胶也要卖给他们。一亩地能卖三两多的银元哪!”
“这么多?比种粮食都划算啊!明年咱们家种上十亩胶草,不是要赚三十两银子?乖乖不得了啊,咱家这就要发财了?”
“可不是,唉、国公爷就是对咱们百姓好,这次逃难可算是逃对了!等明年咱们的地种熟了,咱们就在这里好好的盖一院房子。比原先村里的丁老财家,盖的还大。”
徐老根一家总算是,彻底安下了心,一家人信心满满的想要在河西奋斗出一片新天地出来。
进入十月份,往外地移民的事只好停下来,天气转冷,再让他们过去就不好安置了。
“别山、军政府这段时间发往外地的移民有多少?”
“救灾以来,咱们移往四川的有二十五万、移往汉中的有八万多。移往河西、兰州、宁夏以及绥远的有十六万。总计有近五十万。”
“眼下聚集在西安府的灾民,有多少?”
“有差不多十万左右!”
“最近过来的灾民数量有无减少?”
“并无缓解的迹象,河南那边逃难的灾民,还是一个劲的往过来赶。”
灾民还在涌入,这河南到底是有多少人遭了难?怎么人口就像是无底洞一样,十几万十几万的往过来赶。按着这个情况,赶到年底之前还得接收三四十万的难民。
“别山、咱们这样安排!自现在开始每月向四川移民两万、汉中移民五千。同时陕北、关中等地的工坊也可以开始招工了,对了咱们再扩编十个团的的兵马。这样应该能安置不少灾民吧?”四川和汉中是南方,只要将人移过去就能开始开荒。其它地方不行,这段时间移民过去,反倒会增加粮食运输的困难。毕竟关中和陕北,靠近粮食输入地区,人们呆在这里,买来的粮食就可以就地消耗。
“国公、吾算了一下这么做最多能安置二十多万的人口,咱们还有近三十万人得想个妥善的办法。”
三十万人,是大数目,让这些人聚集在长安成周围闲待好几个月,似乎很不妥,迟早是个安全隐患。
总不能真让几十万人吃好几个月白饭吧?人力再不知值钱,也不是这么随便浪费的。
“别山、你把在长安城的常务军政委员都召集一下。咱们开个会,想办法给这些灾民们找点事做。”
凡是遇到没主意的时候,李振新就开会。这玩意有时候还真能开拓一下思路,找到合适的办法。
“诸位,在年底之前咱们还需要想办法解决二三十万人的临时工作问题,大家有没有好的主意,都议一议。”
“俺觉得,要不趁劳力富裕的时候把西安府的水渠修一修?这样,以后也能多打一些粮食出来。”吴老三作为西安知府,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继续兴修水利,对他自然是好事。
“不行、修水利这事,都是本地民众参与,让灾民们去修会造成主客矛盾。再说给西安府这两年的水利投资本来就多,现在继续修,别的府也会有意见。”宋应星的发言直指要害,一方面本地人就靠着修水利和道路贴补家用,用灾民确实会加剧主客冲突。另一方面,西安府是军政府的首府区域,照顾政策已经够多了,再继续用军政府的财政帮他们修水利,其它府县的官员没意见才怪。
靠修水利解决临时就业不行,靠修路同样也就不行了,还能有啥办法哪?
“要不就把长安城,城墙整修一下吧?长安城毕竟是咱们的首府,整修这里,别的府州难道还有意见?”退而求其次,吴老三总是想着把这笔救灾投资款留在西安府。只要有投资项目,他就能跟着沾到油水。
修城墙,即使劳力不用西安府的。但建材这一块的供应,难道会跑出西安府?
“不行、长安城有雄兵把守,没必要再建设城防设施。咱们现在不是大兴土木的时候,要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宁可修路,也不能修城墙。”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