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徐州之战(90)(1/3)
虽然刘澜不急着开启吴郡之战,但是他也清楚吴郡不能再拖着了,以前拖着是因为有二袁和曹操虎视眈眈,有所顾虑,现在不用怕了,只要徐州之战一结束,就可以彻底解决南方。
而在刘澜和徐庶商量着徐州之战时,因为徐州之战大败而无比糟心的袁绍得到了徐州最新的消息,这几日,冀州从上到下,尤其是文丑,天天嚷着要为颜良报仇,然而经此一战失利再加上沮授的反对,袁绍是真没底气再去与刘澜开战了。
可是面对群情激奋的冀州将领,袁绍又不好当众表态,这事就这么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信使到了,当然还有最新的徐州军情。
一切的发展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就当袁绍认为随着颜良战死沙场之后徐州之战会很快结束时,却发现战争仍在继续,这给袁绍看到了给颜良报仇的希望。
他第一时间把沮授叫了过来。
夜已深,微凉,一路急赶到大将军府沮授心中清楚,这个时候主公召见,绝不会有什么好事,要么是徐州又有军情出现,刘澜出兵青州,攻打袁谭和审配,要么就是袁绍顶不住压力,决定再向青州增兵,全力攻打徐州。
不管结果如何,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路心乱如麻,就算是见到袁绍,落座之后也没有缓解,看着袁绍诡谲的笑容,沮授的心是彻底的凉了。
袁绍微微笑道:“刚才徐州曹操派人来了。”
沮授恭恭敬敬道:“曹操肯定是把如今的形式告诉了将军。”
“是这样的,而且我还接到了袁谭的情报,我觉得我们如果再出兵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而且如今刘澜的主力都集中在丰县,关羽张飞和赵云,刘澜帐下的四大主力的其中三路被曹操拖在了沛县,如果这时候我们出兵的话,必能为颜良报仇!“
刘澜有四大将,也就是坊间所说的四大主力,不算在辽东的徐晃和辽东军,分别是关羽的摄山营,赵云的龙骑军以及张飞以矿山军为班底的本部人马的玄武营,而玄武营之所以名声不显,其实并不是这支部队战斗力在四大部队中最弱,反倒是因为张飞的名头太响,人们在说起这支部队的时候,往往更多的去谈及张飞。
这一点不像关羽的摄山营,因为其规模庞大,战斗力强,虽然他的将领同样名声在外,但显然,真正让世人忌惮的还是摄山营本身而不是关羽本人。
这一点与辽东军乃至龙骑军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领很优秀,但是他们训练的士兵更让人忌惮,而张飞率领的朱雀军就不同了。
当袁绍说出这番话之后,沮授就已经明白了,他也瞧得出袁绍是真的心动了,甚至已经下定了决心,找他来,不过只是询问下他的看法是否与自己一样。
其实他既然叫来沮授,就相信他肯定能过与自己一样看到机会,但可惜沮授并没有觉得这是机会,更觉得这像是曹操祸水东引的一步无奈之举,他现在虽然说得好听是拖住了刘澜的主力,可说得不好听,是刘澜的主力三路围攻他们,他们能坚持多久,这本身就是问题,如果他们不堪一击,那么他们就算发兵南下,又有什么意义,到时候还不是要与刘澜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恶战?
这世上,任何战争的行为,都是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而复仇只是出兵的借口,最终的目的才是关键。
就好像公孙瓒当年攻打冀州,为他的兄弟报仇,这是出兵的原因,而要夺取冀州,其实才是他南下冀州的关键。
而他们现在为颜良报仇可以成为出兵的主因,但是夺取徐州却并不是现在冀州的关键,如果颜良不擅作主张,出兵琅琊,那么这一仗他们将会是最终的收益人,可现在什么都没了,青州得了却失去了大军颜良,这一得一失,是赚了还是赔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现在袁绍却因为曹操一句刘澜主力被拖在沛县而在此动了出兵的决定,而目的却只是要为颜良报仇,那么他不理解出兵的意义何在,颜良的仇迟早要报,但完全不必急在一时,现在更应该做的,是看着刘澜和曹操、袁术之间争斗。
对曹操这点小心思,完全不必理会,明眼人都看得出,刘澜派去了三路人马,可别忘了他的中军以及琅琊军和青州军还在琅琊呢,虽然这些兵力远不如刘澜三大主力,但却足以把他们阻拦在琅琊以北。
没人敢保证在面对这些部队时一定可以稳胜他们,假如到时候没能第一时间拿下琅琊,消灭这些部队,而是被拖在琅琊郡,那么刘澜会做出如何取舍?
是放弃琅琊先灭曹操还是放弃曹操转而全力阻击他们,显然是后者,而这也是曹操为何会派人过来的原因,因为他就是要让冀州与徐州真正的发起一场大战,从而使他们联军可以置身事外。
现在的他们就是曹操最想成为的那个身份,可偏偏袁绍被他一忽悠,就要放弃这样隔岸观火的角色,去当排头兵,这种决定,挤不明智。
他必须要建议主公放弃这样的念头。
沮授的分析,不能说不到位,但最少让袁绍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战争从来都只是政治的延续,这一次其实袁绍被杀,刘澜把人送回来的时候,袁绍是干生气而没有脾气,就如沮授说的那样一般,在大面上,或者说在政治上我们已经不费一兵一卒取得了青州,那么再动武力,除非是真正的机会出现,不然贸然出兵,挑起战争是挤不明智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