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兖州之战(三)(2/2)
”听了赵云的话,庞统只好在心中默默念道:“好吧!如此猛烈的佯攻,自己也算是长见识了。希望是真的佯攻,要不然,自己的计策,可怎么办啊?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个赏罚分明的主公,可千万别错过啊。”
就在两人说话之间,有一名奋武军的士兵攻上了城头。
就在他刚刚跳上城头之时,便有早已经准备好的长矛,朝着他身上的要害处刺了过来。
......
一支军队之中,弓箭手的数量只占少数,数量最多的,还是这种长矛兵。原因无他,装备简单,训练容易。
在守城之战中,弓箭是利器,但也只能起到压制作用,毕竟,无论多强大的弓箭手们,也不可能不间断的射箭。一旦敌方的士兵攻上城墙,弓箭手便失去了其压制作用。
而这时,长矛兵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
因此,一个城池能不能守住,主要就看长矛兵的数量。
当长矛兵没有了,这个城池,基本上也就被攻破了。只要长矛兵还在,便可以守。大不了一命换一命就是了!守在城墙之后,对比攻城的士兵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
凡是能攻上城墙的士兵,无论力量上,还是敏捷度上,都是奋武军中的佼佼者。
是而,当数支长矛朝着他刺来之时,这名奋武军士兵便用手中的武器,尽量的将长矛拨开。
然而,朝着他刺来的长矛实在是太多了。
“双拳难敌四手!”防得住一个,却防不住两个啊。
一时间,至少有两柄长矛插在了他的身上。
这一刻,他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但他的心里,一点也不后悔,甚至,他心甘情愿的这样付出。
几年之前,他还只是青州的一个地地道道的为世家大族种地的农民而已。
那时,青州还在袁绍的统治之下。
虽然很多人都说袁绍是‘明主’,但是,至少他以及他身边的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他和他的父母,一共种了十五亩土地,一年大概能有一百五十石粮食的收成。
咋一看,还行!不仅能吃饱,而且还能有不少余粮。
然而,他们每年却需要上交一百二十石粮食给世家大族。
也就是说,他们一家三口忙活了一年,留给他们的,仅仅只是那三十石粮食而已。
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便很容易的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碌碌一生,整日为粮食而奔波。等到那天干不动了,也就只能坐吃等死了。
然而,在奋武军占领了青州之后,这一切,都变了。
奋武军的人,毫不犹豫的打倒了世家,平分了土地。
他和他的父母,忙碌一年下来,不仅能吃饱饭,除了上交的部分,竟然还能有将近二十石的余粮。
若自己参军,余粮至少还会再多二十石。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是大将军韩成,给了他们这样的幸福。
是而,他们愿意为大将军而战。并以战死者为荣!
想到这里,只见他面带微笑,朝着前方扑了过去。
临死之际,他想的是:虽然我不幸死了,但是我要死的有价值!我要对得起大将军!我要用自己的躯体,为后方的兄弟们,打开一条‘通路’。
他的‘奉献’,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没有任何效果。
然而,奋武军中,有千千万万个他这样的‘奉献者’,是而,在城墙之上,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效果显著!
看到士兵们逐渐的攻上了城墙,张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久违的微笑。
士兵越早的攻上去,对己方就越有利,损失就越少。
庞统之计,虽然不错,但是太耽误时间了。
我奋武军的将士,身经百战!
昨天夜间,城中的曹操军没休息好,体力下滑!
但我奋武军的将士早有准备,体力充沛。
此消彼长之下,这便是我们取城的机会。
这时,奋武军中,大将潘凤战意满满。
主动来到张郃身边,请战道:“张帅,士兵们已经攻上城头了。给我一支人,我便能马上稳定胜势。”
张郃对着潘凤说道:“好!潘将军,我信你的话,我给你两千人马。天黑之前,若不能攻上巨平县的城头,你如何交代?”
潘凤听后,瞬间明白了张郃的意思,便回道:“请张帅放心,天黑之前,我军若攻不上城墙,我愿提头来见!”
张郃微微一笑,说道:“去吧!”
心中暗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士兵的损失上,我张郃,拼不起!独自领兵作战的机会难得,可莫要负了主公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