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荆州之战(六)(1/2)
同在建邺县城内,张扬这边的大厅,是一片歌舞升平,饮酒作乐之相;而不远处的孙权书房里,却是寂静无声,奋发图强之态。
此时,孙权的书房里共有五人:孙权本人,张昭,吕范,鲁肃和刚刚从前线赶回来的周瑜。
孙权见自己需要的人到齐了,便立即出言道:“诸位,几日不见,时过境迁。汉献帝的诏书来了,现在的我,已经是名正言顺的荆州牧了。
出兵之事,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次商讨一下的。”
急如星火的周瑜听到孙权的话后,立即跪拜在地,对着孙权急切地说道:“主公,在前几日,我们已经下达了北上徐州的命令。如此朝令夕改,不利于主公在军中威信的建立啊!”
孙权听到周瑜的话后,在心中略微产生了一丝不满之意:士兵们怎么想的,不应该是你主帅的事情吗?你怎么能把这件事推给我呢?要是我的臣子,人人如此,我要你们有何用?
孙权并没出声,但坐在一旁的吕范,却是第一个坐不住了。
吕范不是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臣子;相反,他是一名正直严厉,不徇私情的忠臣。
他既不是张昭一派,也不是周瑜一派。正因此次出兵之事,事关扬州以后的发展方向,故而孙权便让其前来出谋划策。
至于张昭一派的虞翻,因为言语不当,孙权便没有让其前来。
此刻,他还没有开始出谋划策,便听到了周瑜的话,眉头微微的皱了皱,然后出言说道:“周大都督,你这话说的,就有点有失公允了。
前几日,我们确实和士兵们说过要北上徐州。但是,军令不是一成不变的啊!
明知道此事要失败,却非要选择进攻,而不是保存自己的实力,非统帅之智也。
大都督想北上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根据随时变化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出兵,才是明智的选择啊!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结果,我们承担不起啊。
请周大都督在仔细考虑一下刚才的话中是否有不妥之处。”
周瑜想凭借士兵之力,给孙权施压,让孙权坚守自己的承诺—坚持北上徐州之举。
没想到,自己这面的话音刚落,便被另一边的吕范看出来了,然后一语道破,说的周瑜面红耳赤!
故而,周瑜只好跪拜在地,对着孙权说道:“主公,公瑾知错了。”
孙权见到周瑜的态度,心中大喜:“让你小子自以为是!”
但他身为主公,在这个时候,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度。
故而,孙权便出言‘打圆场’,对着吕范严厉的说道:“子衡,公瑾也是为了我着想,你这话说的,就有点重了啊!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出兵方向,对事不对人。只说事就行了!”
吕范听到孙权的话后,立即跪拜在地,对着孙权说道:“主公,属下知错了!”
孙权见到两人如此,心中颇为得意。便对着两人说道:“好了!好了!公瑾,子衡,你们都起来吧!你们这是干什么,弄得气氛这么严肃,怎么讨论出兵方向啊?莫非,是想耽误我的大事?”
两人听到孙权的话后,一头冷汗,便赶紧从地上爬起来,并异口同声地说道:“谢主公恩典!”
见这两人从地上起来了,一旁的张昭对着孙权说道:“主公,既然汉献帝的诏书已经来了,那么我觉得,我们就不应该继续出兵北上徐州了。
荆州牧打徐州,怎么说也说不过去的啊!不如改为出兵荆州,收服失地?
这样做,我们不仅有了‘大义’傍身,而且还能和太原县的当朝大将军韩成结成良好的关系,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的啊!”
孙权听后,对着张昭凝视了好久。
张昭的最后一句话,明显是‘话里有话’啊!以后的发展,指的方面太多了!
故而,在孙权沉思了一阵儿之后,对着周瑜问道:“周大都督,你觉得子布的建议如何?”
此时的周瑜,已经逐渐的冷静了下来。这么多年,他深知孙权的为人处事,是而对着孙权说道:“回禀主公,我听从主公的命令。主公选择进攻哪里,我就带领士兵,进攻哪里。”
孙权听到周瑜的话,欣慰的一笑:“孺子可教也!”
这些聪明的人,有空就要敲打敲打!要不然,他们就会恃才放旷的。
然后对着屋中的最后一人说道:“子敬,你觉得子布的建议如何?”
若论目光长远,鲁肃此人,在这五人之中,当属第一。
听到孙权的问话,鲁肃便对着孙权说道:“主公,我认为我们此时出兵荆州,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对待徐州之事,也不能掉以轻心。双管齐下,作两手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
韩成此子,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证明其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既然是这样的人,最后和我们,必然会有一战。
故而,属下想主动请缨,作为我方的一名使者,出使韩成方。
此番出使,目的有两个:一是和其达成联盟;二是索要徐州南侧的一郡或者是几县之地,助其攻打曹操。
若他同意了,我们就派出几万人马占领这些郡县;若他不同意,我们便可将此事宣告天下,揭露他一统天下的野心。让各大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他。”
孙权听到鲁肃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鲁肃的话,为孙权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告诉了孙权一个道理:指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