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救难(2/3)
成年的孩子已从岭南逃了出去,长大了怕是要替父报仇”。到了后来,人们传的更是有鼻子有眼:“杨御史府中有人半夜三更听到江水声和鬼哭声,恐怕是董元礼等人的冤魂索命嘞!”
总之,关于此案,隔一段时间便有新的流言出现,虽然官府也派人明察暗访流言的源头,但却最终没有获得丝毫进展。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流言最终变成了现实!
半年后的一天深夜,值夜归家的侍御史杨万顷在魏王池边的一片柳林中遭人杀害。当夜大雨滂沱,故此,直到第二天雨停后,看堤人才发现他一颗湿漉漉的人头被挂在池边的柳枝上,无头的尸体躺在血泊泥泞中……树干上剁着一柄沾满血迹的斧头,上面拴着一份被雨水淋湿的诉状。所幸诉状上的字迹尚能辨认,其中控诉了陈纂仁如何陷害张审素,杨御史如何诱捕张都督,如何严刑逼供以至于激起军士哗变等事情的经过。
留下这一纸诉状的人很可能是杀死杨万顷的“嫌犯”——张审素的两儿子,年仅十三岁的张瑝和十一岁的张琇。
这桩血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洛阳城内连续三天戒严,都幾道发出海捕公文,要捉拿张遑、张琇两个少年。
终于,在半年之后,两个瘦骨嶙峋的杀人“嫌犯”才在河南道汜水县被捕,随后被解入东都。
此案又再次引起了对当年张审素谋反案的议论——很多人都认为当年杨万顷的审理确实疑点重重!
另外,人们也无法想象两个少年究竟是怎样能绕过巡夜的金吾卫,单用一把斧头就杀死了杨万顷?杀人后他们又如何逃出的东都洛阳?
莫非两位杀人少年还有同谋?
果然不出他所料!
经过审理,杨万顷命案的大部分案情逐渐水落石出——年幼的张琇经不住经验老辣的河南丞严安之的盘问,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一个细节:在他们杀人当晚,还有一名神秘人救走了他们,并听到了杨万顷的认罪。
严安之忙命人登出布告,四处查访,只不到半日,就有一人来到河南府衙前求见,并言明正是命案当晚的目击者。
严安之见他是一名金吾卫军官,再仔细看时不禁大吃一惊,此人正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新科武举状元郭子仪,时任左金吾卫长史。
郭子仪非常同情两个少年的遭遇,并向严安之陈述了他当晚遇到的事情:
那晚,郭子仪值夜完毕,因公务与交接的军官多盘桓了一会儿才独自回家,行至魏王池附近,见有一匹马从路边奔出,似一条前腿已被人砍伤,颠簸着跑向洛水河边去了。
郭子仪心中诧异:“难道有人敢在这皇城附近抢劫行凶?”他知道那片柳林比较荒凉,一般值夜的人也很少过去,说不定真有歹人藏匿。
他艺高人胆大,遂悄无声息地沿那匹马的来路寻去。
他耳音极好,只不多远便听得湖边杨柳林中有人争吵,他摸到近前,寻了片灌木丛隐住了身形,只见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手持利斧,正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的脖颈,将他按在一株大柳树上,那少年奋力挣扎但却毫无作用,旁边地上还躺着另外一名少年,不知生死。
只听那官员骂到:“作死的小疯狗,就凭你俩,还想杀我?”
那少年手脚不住踢打,口中含糊不清骂着些什么。
那官员仍恶狠狠地狞笑道:“现在我就告诉你,让你俩做个明白鬼。不错,你爷就是我弄死的!他骨头死硬,一连挺了十多天,都不画押招供,最后,还不是被我整得疯疯癫癫,人不人,鬼不鬼?手印画押,还不是我想让他按哪儿,他就得按在哪儿?”
此刻那少年被扼住喉咙已说不出话来,挣扎的力量也因窒息而逐渐变弱,那官员却仍不松手,只狠狠掐住他的脖颈不放,显然是要杀人灭口。
郭子仪不禁心中大怒。
他于开元十八年参加武举科考,弓、枪、石、马、步、兵法均拔得头筹,这在大唐武举历史上尚属首次,堪称“大唐第一武状元”,三十来岁的他性情豪侠,嫉恶如仇,怎容眼前有这种恃强凌弱,杀人行凶的事情发生?
他如一只无比迅捷的猎豹,瞬间就蹿到那人的身旁,飞起一脚就将他踹出一丈多远,救下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少年。
那人半天才挣扎着爬起,眯着眼看了看郭子仪,见是个金吾卫军官,便恶狠狠地骂到:“不知死的看门狗,怎敢殴打上官,你要谋反吗?”
郭子仪怒不可遏,跟上去又是狠狠两脚,那官员被踢得几欲昏死过去,这才呻吟着讨饶道:“将军饶命!饶命!”
郭子仪最鄙视这种欺软怕硬的贱骨头,便逼问他方才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那官员正是杨万顷,他在郭子仪的威逼下,无奈交代了自己如何受贿,如何栽赃,如何用秘药和酷刑弄疯张审素,以及如何霸占张家家产等种种罪行,他还交代了今夜如何遭到伏击的经过——马匹被砍伤后,他有些慌张,只身逃入柳林躲避;后来,他见对方只是两个瘦小的少年,便伺机将张璜打昏,夺了斧头妄图杀人灭口。
他是御史出身,最擅长的就是描述案情,此时虽已挨了当今武状元结结实实的三脚,竟然还能将自己的罪行说得简明扼要,也实属难得。
郭子仪早已气得浑身颤抖,恨不得将这个狗官一拳打死,他正心神恍惚间,那名叫张琇的少年突然拾起掉在地上的斧头,冲上前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