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初见阎应元崇祯皇帝死(1/2)
江边行人不多,赵信这一行清一色壮汉穿过热闹的黄田港,一路指指点点,倒是成为了焦点。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免费。
没过多久,两个身穿皂服的衙役拦住赵信一行人的去路,大声喝道:“站住,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
不等赵信一行人回答,其中一个衙役看到走在前列的顾三麻子,不由惊呼道:“顾三麻子!”
也怪顾三这一脸的麻子太显眼,闯出名气后,更是想低调也不行。
两个衙役不等赵信一行人回话,已是吓得拔腿就跑。
顾三麻子看到这一幕,讪笑着对赵信说道:“赵总兵,对不住,属下惹麻烦了!”
顾三麻子投入赵信麾下后,被禁足半年没出舟山岛,江湖上已好久没了他的消息。
赵信从未张扬过收纳顾三麻子这事,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顾三麻子现在在为宁绍军镇效力。
预想中的麻烦并没有那么快到来,赵信一行人过了江阴县城地界,往前走了一两里地,路边有个茶馆供行人休憩。
赵信一行人途径茶馆门口,还没等走进去,里面出来两个人,为首一人红面方脸,两腮圆润,眉头像是用漆黑的黑笔瞄过,下巴一缕三寸长的黑髯,和戏文里的关公有七八成像,后面跟着的那人明显是小厮打扮。
那人直奔赵信而来,顾三麻子看清楚来人还没等他回头介绍,那人步子很大,已到赵信十步内。
“拜见赵总兵!”那人拱手行礼,自我介绍道:“下官江阴典吏阎应元!”
“阎典吏,久仰大名!”赵信上前回了一礼。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免费。
阎应元自带一身煞气,给赵信的感觉是,仿佛是从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的人物。
赵信前世读明史时就对阎应元印象深刻,这一世,又听顾三麻子说起过阎应元的厉害,所以这句‘久仰大名’倒不是客套。
“儿郎们禀报说海寇顾三来江阴踩点,下官过来看看,才知道他已在赵总兵麾下效力,当是弃暗投明!”阎应元笑着解释,行为举止从容大方,完全没有一个小典吏面对一镇总兵的惶恐。
赵信确认自己没见过阎应元,他来江南七年,多数时间窝在浙东,阎应元能猜出他的身份,而不是急于抓捕顾三麻子,可谓是谋定而后动。
“顾三去年便已投入本官麾下,现为宁绍镇水军守备!”赵信解释了一句,然后指着旁边的茶馆,示意阎应元随自己坐下说话。
一群人各找桌子坐定,茶博士依次来倒水,阎应元再次拱手道:“下官是通州人,五年前(崇祯十一年)清虏入寇京师时正在保定府避难,下官听说卢总督命陨嵩水河畔时痛哭了一场,对赵总兵的忠义更是钦佩不已,一直心向往之,今日得见赵总兵,实乃三生有幸!”
有些事情,只有有心人能够记住,阎应元这几句话迅速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可见阎应元是个有心人。
说到北方的事情,阎应元到过的地方不少,对张家口的晋商也略知一二,两人说了有小半个时辰,赵信也不摆总兵的架子,两人聊到后来,不但不以官职相称,还生出相见恨晚之感。
一直到太阳西斜,赵信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出言告辞道:“如今时局晦暗,皕(bi)亨兄(阎应元,字皕亨)有朝一日若想从军,可来宁绍镇寻我。”
阎应元拱手道:“如果有那么一日,我必到振宇兄麾下效力!”
两人就此别过,阎应元返回江阴城,赵信继续往南京方向走去。
赵信一行人过了常州府、镇江府,便进入应天府地界,赵信一行人直入南京,对岸是大明最富庶的扬州,长江中舟帆点点。
到达南京时,已是八月下旬,赵信先往军器局交接公文,催取新订的兵甲火器,又去拜见留都的兵部尚书史可法。
赵信有心结识守备南京的几位将领,但如赵之龙、刘孔昭等人都是勋臣之后,家中又是巨富,没多少功夫与赵信谈论军中之事。
赵信在南京住了七八天,南京紧靠长江,北方的各种消息接踵而来,难以分辨真伪。
“北京城被顺贼攻破了,天子在景山悬梁归天!”
这消息不知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一夜间整个南京城像是被开锅的水,所有的百姓、士子、官兵和勋臣,不分男女老少都像是在这个锅里翻腾的饺子,慌乱地不辨东西南北。
流言想捂也捂不住,何况现在也没人来捂,江南各地有名望的官绅拼了命的往南京跑。
赵信住在离秦淮河不远处的一个客栈,紧急通过广隆升联系闻彬,命他和秦逝迅速赶到南京。
初始只是从京城逃出来的难民带出来的消息,之后的三四天,从江北逃向江南的官员、太监越来越多,不乏崇祯皇帝身边亲近的人。
又是几天后,就连浙江总兵方国安也渡江退向杭州,原本还心怀侥幸的史可法终于确认了这个消息。
一夜之间,虎踞龙蟠的南京城被白幡环绕,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紧急召集江南诸臣,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尽快议立新君。
南京的六部尚书从成祖皇帝开始,就一直存在,几百年间都是个养老的职务,从未有过实权。
现在北京出现剧变,南京的各部尚书突然间都抖擞精神,按照惯例,一旦南京从留都变为首都,那南京的六部尚书也将由虚职变为实职。
留都兵部尚书史可法突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赵信前几天还拜见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