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865.守门的卫士(2/3)
展到现在已经繁衍成一个村子。尽管他们一直延续着那种奇怪的祭拜模式,但没人能破解这个秘密。听到这里,阎本德收起脸上的轻慢之色问道:“那切字呢?”
姚彻扬了扬手里的小锤子:“很多墓地里面,都有咱们对付不了的东西。所以就依靠这个锤子,还有洛阳铲等工具,通过回音土质等来勘探。”
李淳丰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指着山洞里的石棺问道:“这个你切出了什么?”
姚彻难掩失望地摇摇头:“就是一处普通的石棺。”
阎本德叹道:“既然不是咱们要找的入口,那咱们也没必要打扰死者的宁静了。唉……”
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叹气,之前兴致冲冲地以为确定了秦始皇陵的入口,现在证明他们的判断错了。
唯一对这个没有失望的人,是秦晓鸾。
在后世时,她曾经去秦始皇陵旅游过,知道陵园的位置在骊山的北麓上的冲积扇地带。而她们现在所在,确实骊山南麓的一处悬崖,两者之间相距实在太远。
之所以明明知道是白费功夫还要跟着来,是不想引起李淳丰这些老狐狸的疑心。总不至于告诉他们“我知道不在这里”吧?
李淳丰沉声说道:“也不一定。”
秦晓鸾差点笑了出声,这老家伙还真是死鸭子嘴硬啊。都已经证实是错的了,还这个模样。
李淳丰摸着胡须说道:“老夫对奇门遁甲的推算,从未错过。”
阎本德面露苦色:“可是……”
李淳丰转而望向姚彻说道:“你说这是一个普通的石棺,老夫却有个疑问。尽管这里非常简陋,但把这么一具石棺放到这里,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小。”
姚彻答道:“我说的普通,是指的这句石棺在崖葬之中非常普通。”
说完这句话,开始解释起来。
崖葬,指的是选在面临江河的悬疑峭壁之上的墓地。
按照葬礼类型来说,属于是露天葬。
崖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悬棺葬,另外一种就是他们现在见到的崖洞葬。
悬棺葬这里就不解释了,只说说崖洞葬。
顾名思义,崖洞葬就是在悬崖峭壁上选择天然山洞,将死者安葬其中。
说到这里,姚彻突然“咦”了一声。
李淳丰赶紧问道:“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姚彻答道:“我是发现了一点小的异常。”
秦晓鸾等三人异口同声问道:“什么?”
姚彻说道:“通常来说,崖洞葬内,都会在石壁上画上相关的图案。”
就在秦晓鸾和李淳丰思考“为什么这里没有图案时”,阎本德问出了一句话:“为什么是图案而不是文字类的铭文?”
秦晓鸾偷偷横了阎本德一眼,心想你这脑回路和关注点很清丽脱俗啊。图案和铭文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起记录死者生平作用的。
她忘了,阎本德除了是营造大家之外,还是一个有名的画家。一提到绘画,自然就往那个方向想了。
相对于“为什么这里没有图案”这个问题来说,姚彻回答“为什么不是文字”这个问题要容易的多,于是马上说了起来。
尽管很早就有了崖葬,但也只是在濮、越、巴、僚等族中盛行。讲究“入土为安”的汉人,是断然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的。
而且即便是在少数民族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大贵族才能使用这种安葬方式。其原因就是李淳丰刚才提到的,这样不仅花费人力物力大,也非常危险。
李淳丰突然又问了一个问题:“那你知道为什么那些少数民族要崇尚这种安葬方式吗?”
姚彻点了点头,继续解释了起来。
这都是由相关的文化和习俗决定的。例如闵地畲族,所信奉的始祖盘瓠王是星宿降世,所以留下遗言“生不落地,死不落土。”后代遵从其遗愿,就把棺木悬挂在岩洞中安葬。后来族中贵族就照此施行。
而蜀地这边,则是信奉另外一个文化。他们认为死人的灵魂升天可为仙,入地则成鬼,所以崖葬的方式最合适。
不等其他人追问,姚彻继续解释。至于在这里出现崖葬,多半是一种情形。
秦始皇派赵佗等人征讨岭南,有一些那边的贵族俘虏被押解回咸阳。
这些人死了之后,就选择按照他们的风俗安葬在此处。
李淳丰眼睛一亮,大声叫道:“开棺!”
三人不解地望着他。
李淳丰面露喜色地说了起来。
一开始他就有个很大的疑问。史书有载,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开始在骊山修建陵墓,前后历时四十八年才建成。
那么首先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秦始皇陵必定是在骊山。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骊山这边是风水宝地。
之前他们推算出这里,也是因为这里风水极好。
以秦始皇的霸气,在这个附近的风水宝地,不可能允许其他人随意安葬,更遑论崖葬这种方式?
要知道,把这具石棺安葬到这里,绝不是一天半晚上就能偷偷摸摸做到的。
也就是说,这件事不可能避过秦始皇的耳目。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这处崖葬是秦始皇所允许的。
可是,秦始皇又是怎么会同意一个少数民族的俘虏以这样的一种安葬模式在自己身边呢?
本来李淳丰还想不通这个问题,直到姚彻说到“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时,李淳丰才有了个非常大胆的设想。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