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激战德胜门(1/3)
第248章激战德胜门
自朝廷下达勤王命令后,各地边军迅速做出了反应,宣府、大同府甚至是满桂与侯世禄亲自领兵前来。
作为九边精锐,崇祯还是非常看重宣府和大同府边军的,当即下令让满桂和侯世禄分别驻守通州和三河。可皇太极直接从通州外围穿过去,让满桂和侯世禄这两只精锐兵马毫无用武之处。眼看着鞑子就打到北京城下了,大明朝进入最紧张的状态,可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再次接到了一个噩耗。
山西兵马可以说是最先响应勤王号召的,可他们却并不是第一个抵达的。自进入京畿范围后,山西兵马的行军速度明显放缓了许多,任凭张鸿功和耿如杞如何催促,依旧没什么效果。私底下,士兵们满腹怨恨。长期得不到足额军饷,又被像狗一样撵着去京城跟鞑子拼命。偏偏,张鸿功麾下的人对这些士兵很不友好,动辄打骂。
久而久之,怨恨积累,终究还是爆发了。山西兵马奉命驻守通州外围,可就在皇太极领兵绕道通州时,不堪忍受的山西士卒发生了哗变,他们冲击军营,抓捕军中负责人。此事,迅速传开,对大明军队的士气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朝廷还未与鞑子决战,自己这边先有兵马发生了哗变。
鞑子逼近京师,自己的兵马发生了哗变,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为了抵御鞑子的进攻,崇祯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突听噩耗,整个人气的差点昏死过去。朝堂上,崇祯铁青着脸,对着群臣大声咆哮:“诸位爱卿,谁能告诉朕,山西兵马哗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前些日子山西兵马还积极勤王,现在突然发生了哗变,谁能解释一下,这是因为什么?”
崇祯说着话,一双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王洽。山西兵马出事,崇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洽。王洽可是兵部尚书,这里边的事情要是搞不清楚,那就是严重的实职。
王洽顿时觉得压力骤增,感受着众人的目光,他心里早把耿如杞和张鸿功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这次真让这俩狗东西坑死了。当时张鸿功和耿如杞忙着来勤王,想露露脸表现一把,为了分配一个好点的任务,还给王洽送过礼。王洽对耿如杞是多有照顾,可不曾想,这节骨眼上,竟然发生了哗变。
大战在即,军队哗变,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他王洽这个兵部尚书也就做到头了。想了想,王洽拱手道:“启禀陛下,此事皆因军饷一事而起,近些日子,朝廷紧着陕西与辽东,山西军饷划拨不足,士兵们早有怨言。这次,又要跟鞑子拼命,许多人觉得不值当,这才聚集起来闹事。”
崇祯眉头紧锁,双手紧紧地按着龙椅。又是军饷,又是钱粮。崇祯发现,最近两年,只要是出事儿,那铁定跟钱有关。可钱粮不足,他崇祯也没什么好办法啊。若真是如此,崇祯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倒不用完全把责任甩给耿如杞二人。
王洽刚刚退下,身后的陈新甲就站了出来,厉声道:“陛下,据臣了解国库虽然空虚,但近期户部还是划拨了一批钱粮给山西兵马,此事儿兵部有备案。但,臣打听了下,据那些闹事的士兵说,他们可已经足足两个月没拿到一钱银子了,实在是忍无可忍,这才闹事的。”
“什么?当真有此事儿?”崇祯脸色大变,重重的拍了下扶手。由于没能控制住情绪,整个人都站了起来。饷银不足和饷银全无,这是两个概念,两个月一钱银子都没见到,这事儿放谁身上受得了,大战在即,搞不好命就没了啊。如果陈新甲所言都是真的,崇祯就有点理解那些士兵,甚至还有些同情这些士卒。
“查,给朕仔细的查,着令锦衣卫,先把耿如杞和张鸿功那两个混蛋押进天牢,一旦事情查实,定斩不饶。”
崇祯态度坚决,看那架势恨不得立刻就把耿如杞二人剁了。若是换作寻常时候,肯定有人站出来求情的,可鞑子逼近京城,如此关键时刻,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这个时候站出来找不自在的。王洽更是一句话都没多说,如今鞑子攻城在即,自己这个兵部尚书本就麻烦不断,再继续掺和哗变的事,搞不好不用等到打退鞑子,现在就得进天牢。
崇祯着人去查,很快就把事情查清楚了。有些事情并不难查,就看你要不要查了,虽说被朱由检折腾过后的锦衣卫名存实亡,但打探个消息还是没问题的。不到两个时辰,锦衣卫就将消息送到了文华殿。朱由检坐在御书房,闭目休息片刻,王承恩把折子递上来,只是看了一半,已经将朱由检气的浑身颤抖了。
“耿如杞张鸿功该杀该杀,真恨不得将这二人千刀万剐!”
崇祯如何能不生气?耿如杞和张鸿功二人狼狈为奸,利用职司便利,贪污军饷,甚至连送往陕西的军饷都截留了一部分。去岁陕西赈灾粮,过山西,也被截留了一部分。就这二人,还口口声声说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将。
将折子放到桌子上,崇祯气的半天没说出话来。好一会儿,右手挥了挥,冷笑道:“传朕口谕,将那二人推到南城,枭首示众。”
次日,鞑子还没到京城,山西巡抚耿如杞和山西总兵张鸿功就被斩杀于南城菜市口。这二人一死,再加上朝廷派官员安抚,并凑了一部分军饷,山西兵马这才没继续折腾。山西兵马现在是群龙无首,兵部便将这些兵马划到了满桂麾下,暂时受满桂辖制。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八,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