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移民(1/2)
果然,不久之后,前线传来各国开始撤兵以回国镇压农民起义的消息。华沙前线军心动摇,城内人心不稳。
德意志虽然急忙派人前往各国沟通,劝说暂时不要撤兵,但各国国内情况紧急,此时也顾不得东欧自由联盟的协议承诺。好一点的撤回一半,差一点的几乎撤回全部军队。
这将让华沙前线军队数周之内减少六万军队。面对十七万普俄联军,华沙情势岌岌可危。
事情紧急,谢绾和洪堡匆匆赶到慕尼黑,与路德维希一世一起在他的办公室商议此事。
路德维希一世因为儿子在华沙,心急如焚,没等俩人屁股坐稳,就嚷道,
“事急从权,我们先让德意志再出兵六万,补上各国撤兵的缺,然后等各国镇压农民造反事毕,把军队补回来。”
“不行”,洪堡立即反对。
“我们再出兵六万,德意志国内就一个兵都没有了。如果普鲁士对我们全面开战,我们拿什么区守?那德意志的国防就一泻千里了。”
谢绾想了想问道,
“这次闹事的,是些什么人?我是说,只是农民吗?”
洪堡皱着眉头想了想道,
“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前几天的一份报告。煽动闹事的,是普鲁士和俄罗斯的间谍,所以虽说是农民闹事,但带头的还是德意志人。”
谢绾略微点头。
东欧各国独立成为民族国家,国内政治还不成熟,忽左忽右。以前异族人是统治者,有特权,现在本族人当了权,多半又开始歧视异族人。加上普鲁士、俄罗斯作祟,这些异族人起来闹事顺理成章。
增兵不增兵都存在风险,三人沉默下来,各自想着两种对策的利弊。
谢绾突然想起前几天鲁尔财阀提起的一份报告,说随着联合船舶、苏伊士运河项目的展开,以及东地中海市场的开拓,国内制造业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加,劳动力价格飞涨。
此时莱茵约有八百万人口,由于制造业迅猛发展,劳动力本来就短缺。在德意志联邦建立初期,还有部分劳动力从德意志其他地区移民到莱茵。但随着“鲁尔计划”的铺开,德意志各国都有了因地制宜的工业,劳动力逐渐在本地就业。这就使得莱茵的劳动力长期不足。
于是谢绾问路德维希一世,
“陛下,我有个想法,如果建立一条从东欧经奥地利、巴伐利亚,向德意志的移民通道,您能允许吗?”
路德维希一世愣了下,问道,
“您要从东欧向莱茵移民?这于局势有什么利?”
谢绾站起身,边踱步边解释道,
“东欧诸国因为战备,国内物价飞涨,税负陡增。现在农民造反,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我把他们招过来,釜底抽薪,造反应该会逐渐消弭。以前要向这些地区招收移民,恐怕还要受到各国政府的重重阻拦。但现在,他们恐怕巴不得把这些吃不起饭要闹事的人送出国去。”
路德维希一世和洪堡点点头,理论上讲,还是可行的。只不过这件事要操作起来,中间的费用也是一笔大开支,他俩可不愿掏钱。
谢绾知道这些家伙不会掏钱,他有另外的想法。
数日之后,谢绾在慕尼黑接见了久违的阿姆舍尔·罗斯柴尔德、所罗门·罗斯柴尔德两兄弟——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的家主和在奥地利的代表。
三人寒暄以后,谢绾也不绕弯子,直接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东欧的犹太人,历来受到德意志、俄罗斯、奥斯曼人,和当地斯拉夫人贵族的双重压迫。目前东欧局势混乱,他们的处境更加困苦。我有个打算,改变一下他们的处境。”
谢绾看看他俩,都认真的听着,于是继续说,
“如果他们愿意出钱购买莱茵的护照,我可以马上让他们变成德意志人,并安排专人护送他们从东欧移民到莱茵。”
阿姆舍尔一听,先是一喜,后来咂摸了下,又试探道,
“兄弟,你这是又缺钱了吧?”
谢绾笑道,
“双赢嘛,我要钱,犹太人要命。何况莱茵目前经济繁荣,比起东欧那种地方,不是更好吗?”
罗斯柴尔德两兄弟也笑了起来。笑罢,谢绾又提起另外一件事,
“我在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票目前发行困难。不知道罗斯柴尔德家能不能帮我想点办法?”
所罗门想了想说,
“既然你都已经说道这里了,我想不如两件事合并成一件事。”
谢绾来了兴趣,让他说说看。
所罗门说,
“这些犹太人离开家园之后,也缺乏安全感。我们知道为了这个苏伊士运河,你几乎压上了全部身家。那索性就让这些犹太人跟你捆在一条船上。您拿出个相对低价,把股票让给他们。这样他们有些利润,也能因为和你同舟共济而有些安全感。”
谢绾略一思忖,这是拿我的心头肉当人质啊。不过思来想去也确实是个办法——其他欧洲人不买,这项目也就推进不下去。集中到犹太人手里虽然有风险,但毕竟是筹到了钱,而且犹太人的小命还掌握在谢绾的墙杆子下,这是互相捏着把柄。
想到这里,谢绾点头道,
“我估计罗斯柴尔德家少不了雁过拔毛吧?这佣金的比例,我们得好好的说道说道。”
三人又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移民运动开始了。
所有愿意迁居到莱茵生活的原东欧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