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斫宋》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斫宋 () >> 第十一章 初来乍到,须先狗着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199852/

第十一章 初来乍到,须先狗着(2/2)

朱文一介落魄的读书人也对此习以为常,想来宋代每有灾荒便有这以工代赈的政策。

这样看来古人早已有了这个举措,最迟宋代已经形成了一种赈灾的政策。

李寇遂稍稍安心,他本想着要天明先寻粮行兑换粮食。

这时天边显一抹鱼肚白,片刻间白光侵略黑夜。

河道里天光浸润大概模样显了出来。

李寇一瞧,大约猜测这里应当是千年后的水桥沟。

自此往北而去约三五里,便是他家新买的房子所在小区。

若是以此再往东东北方向去,翻越两个山梁或者沿泾河一路往东到六十里外北上进山便是他魂牵梦绕的老家。

想到这里,李寇忙忍住心头思念急问朱文:“州府如何安排我等流民?”

朱文正与浑家交待事项,看他模样并不是个大男子,与浑家说话很是细心,夫妻两人倒是个和睦的感情呢。

李寇这么一问,朱文当即答道:“天暖时修筑城墙,一是安抚,二是活命,免得教流民席卷州县落为流寇,但凡有一口吃的,哪个愿意落草为寇?这第三么,便是甄别流民中的强壮者,有愿意从军的编入土兵或充弓箭手,有好武艺的可直去禁军边军出力了,至于其余人等大都是分编开来,有家产者或经营铺席,或购置田产,无田产者则编入户籍,或租赁官田,听漕司及州县衙门分拨,或为当地大户聘请,要么佃当地富户家田产,要么为城中大户当个帮闲——少君作何打算?”

李寇心下有了计较。

他对这世道一概不知,虽有一身好武艺但那又能打出几亩田地?倒不如以手头这二十万大钱,寻漕司买下老家那个山沟,先静观着世道是个什么样子,瞧得清楚时,或隐居山野或跃身跳进这滚滚红尘,那也是自在选择的。

此时不可随意定去留。

纵然是要从军,也须知晓这世道是个什么样子。

若不然纵然凭着认识几个大字有一首好武艺,那也不过当个这世道里的睁眼瞎。

那如何了得呢?

“地,农之本者也。前宋时官田私营,富可兼并州县,贫者尚有从商之路,而战事起,商路绝,民无存焉。后宋时,北人南下,与南人争地,地尽,而商事穷,既无人口,又乏钱、粮,遂无地者从军,意图北伐,又有奔投(帝)者众,待北人耗尽,后宋怠,此前宋之所以亡于仁、哲土地兼并之风益盛时,而后宋亡于先天,此所谓‘农事亡,前宋亡,农为商挟,后宋所以不存也’。农者,天下事,所谓‘无农不稳’者也。”

——李清照《知世录·李教相问对·过宋论·农篇》

注:

注⑴:以工代赈之法古已有之,最早见春秋时齐景公时期,为晏婴实施,原文“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赈民”。见《晏子春秋》。

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夏,江浙一带发生灾害,越州知州赵抹奉旨救灾,赈灾之外又招收三万流民修筑城墙,对灾民既发工钱又发粮食,同时以官府的名义向灾民借贷,“用厚计其工办法,使之赖以多得”。

欧阳修知颍州时,也招募灾民修筑黄河大堤并修缮渚陂民田,可见以工代赈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赈灾手段。

范仲淹在浙西时利用当地人信佛的风俗,也招募灾区民工以工代赈修佛寺。此事见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


状态提示: 第十一章 初来乍到,须先狗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