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医疗援助(1/2)
这年代的医疗水平当然与现代不能同日而语,总体的医学水平姑且不提,中医极其依赖经验的特点就决定了高水平的医生肯定是极度稀缺的。再加上大家的心态普遍都是敝帚自珍,大搞技术壁垒,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婿之类的规矩一大堆,就算有什么牛x的秘方,时间一长也就往往因此湮没无闻了。
其实直到现代社会,中医的这种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动辄就是xx祖传秘方就是最好的证明。没办法,中国没有专利法的传统,这些维护自家利益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偶有几个名医将自己的经验著书立说,公布于世,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传诵千古的人物。
这也决定了医疗技术的真髓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真正有水平的大夫也只有达官贵人才能请得起,所费代价不菲,是一般人难以承担的。普通老百姓害了病,哪怕是今天看起来不大的病也缺乏有效救治手段,就跟到鬼门关走了一趟差不多,没办法,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一场小感冒也能要了命!
甚至就算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甚至是皇帝本人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也不是说就能长命百岁了,在许多病症面前他们比老百姓也好不了多少,像泰昌皇帝的七个儿子就夭折了五个,活下来的两个就是天启和崇祯,泰昌皇帝本人死于一场急性肠胃炎(腹泻),天启皇帝自个儿的两个儿子则都夭折了。最后皇位便宜了弟弟......
天家都是如此,小民百姓就更是不堪了,本来许多人都营养不良,体质欠佳,再来个什么伤风感冒,头疼脑热什么的,卧床不起也就不足为奇了,挂掉也大有可能。这也是封建社会民间各种宗教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无他,大伙儿不过想寻找一点儿安全感罢了。大夫请不起。药抓不起,我多磕几个头求神佛保佑总可以了吧,不是说心诚则灵么,万一菩萨显灵。给自己提供一次免费医疗服务呢?
要是有人得的病不算严重。竟然自己好了。而这人的家里正好最近到哪个庙里或是给那路神佛上过香的话,那就更是乖乖不得了,一传十。十传百,这个庙马上就会人头攒动,香火鼎盛。其实两者根本就没什么关系,纯粹就是这人身体抵抗力强加上一点点好运气罢了。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一些现代常用药,象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等对明朝老百姓来说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一些重病(例如各种炎症引起的发烧,在古代极为凶险)都是一片见效,尼玛跟神迹也差不了多少了。
而且现代药物的优势还不止于此,传统中医讲究用药君臣相佐,因人加减,跟中餐烹饪一样经常用类似“少许”,“适量”这样的词汇形容,极其依赖主观判断,这也造成了就算是明载于典籍中的正方,名医庸医用出来的效果也是判若云泥。而现代的药物就没有这么多讲究,它们的优点就是使用面广,见效极速,重要的是经过大量临床实验,将副作用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万一吃错药也一般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这就将其使用门槛大大降低,现代社会很多人得了小病都习惯自己到药店买药就是证明。
相比古代一些常见病都需要积年的老郎中斟酌半天才能开出药方,吃个一两个月都未必能够看到效果,基本上现代社会随便一个小药房的售货小妹都口述病情提供一大堆对症药物以供选择,而且效果绝对靠谱,相对传统医学,这不啻是一场医疗向大众普及的革命。
可以说,单就治疗成本,治疗效率来说,现代医学对于讲究“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动辄要求病患“卧床静养”的传统中医来说是大大优胜的,开玩笑,现代人讲究的是速度和效率,一点小病就请假那还怎么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胜出?
毫无意外的,医匠营虽然组建没多久,但在吴为大力支持下,很快就名声在外,不光安塞营的将士及家属深受其惠,地方上的官员百姓来求医的也络绎不绝,更有人不惜重金通过种种途径从安塞营获得这些特效药物,偶有流出无不被人奇货可居,捧为天价!
这也难怪,明朝人不象现代人般有抗药性,这些药物的效果的确是过于好了一点,在这靠一剂“小柴胡汤”就可以混一辈子的年头,这也太过逆天了罢!自然而然,安塞营的医匠们威望空前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医”,名头最为响亮的自然就是医正程凌枫了,谁叫他接受了唯一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的真传呢。
虽然吴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想方设法将注意的目光从自己身上转移开来,但时间长了,安塞营将士和广大民众还是渐渐多少意识到了这一切与吴为有关,这也变相地进一步提高了吴为本就很高的威望,颇有人将他神化为仙佛下凡拯救苍生的,不过他已经早已习惯,见怪不怪了。
说起来中原地区的医疗水平相比周边已经是极为发达了,要不然汉人也不会拥有最大的地盘和最多的人口,蒙古人和建虏有个三病两痛的主要靠的是巫医,其实多数时候就是一种安慰疗法罢了,不说别的,单看他们几千年下来才这么点儿人口就知道那儿的医疗水平有多坑爹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牲畜既是家庭最重要的财产也是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一但发生瘟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眼下漠南蒙古诸部正互相攻伐不休,打得跟乌眼鸡似的,瘟疫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