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燎原烈火(1/2)
“国会请愿同志会”经过讨论做出三个决定:一是请愿代表范围继续扩大:正式请愿时,各府、厅、州、县都派代表一至二人到京,近省至少一百人以上,远省至少五十人以上。二是分发签名册,并约定各省征集至少上百万的签名。三是交叉请愿:代表团向资政院请愿,各省谘议局及各团体同时向资政院请愿,各省谘议局及各团体再向各省督抚请愿。
一九一零年七月一日,留日学生千余人在东京锦辉馆举行集会,声援请愿代表团,并表示要积极参加第三次国民大请愿。随后,南洋、美洲和日本等地的华侨也纷纷致电支持请愿活动,并相继派出代表到北京以示支持。当时的各大报纸、杂志也大造舆论,大力鼓吹速开国会的好处。一时间,“请愿召开国会”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全国各地也都形成了一股请愿速开国会的热潮。
一九一零年八月十五日,国会请愿团召开会议,决定各省各团体代表在农历八月前必须到达北京,九月上书资政院,请开国会。另外,国会请愿团向各省谘议局致电建议,国会召开之前不承认新租税。各省谘议局开年会只讨论一个议案,那就是速开国会案,目的不达到,各谘议局即行解散。
不久,各代表便陆续抵达北京,连一向闭塞落后的甘肃也派出代表前往北京参与请愿。更有甚者,山西代表到达北京时,在京的山西籍官员全体驱车乘轿,前往正阳门车站迎接本省代表,一时热闹非凡,轰动京师。很多年后还被人们传为佳话,山西人每说起此事时,也是特别的为自己,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
请愿代表团向资政院整队出发时,奉天在京学生牛广生、赵振清等十七人突然来到。他们交给请愿代表一封信,表示“国家瓜分在即,非速开国会不能挽救,今第三次请愿势不能再如前之和平”,随即牛广生和赵振清两人要“拔刀剖腹,以明心迹”。经过请愿代表苦劝,两人趁人不备,各从自己腿上和胳膊上割肉一块,涂抹于请愿书上,并高呼“中国万岁!”“代表诸君万岁!”随后忍痛踉跄而去。代表们亦泪流满面,为之感动。
与前两次请愿不同的是,立宪派这次广泛发动了社会各阶层的民众,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请愿签名和游行活动。
直隶各界人士一千多人在全国学界请愿会会长温世霖等人率领下,列队前往直隶总督署请愿,迫使直隶总督陈夔龙允为代奏。
十日后,河南各界人士三千多人在开封游梁祠举行请愿签名活动,随后列队到河南巡抚衙门请愿,巡抚宝棻亲自出来接见并答应代奏朝廷。
山西太原民众一千多人集会,签名支持请愿活动,并前往巡抚衙门请愿;同日,山西谘议局和国会请愿同志会组织召开了上万人的请愿大会,当场签名的就有五千多人,随后列队游行到巡抚衙门请愿。
福建各界人士五千多人游行到总督衙门请愿,闽浙总督松寿接受了请愿书。同日,四川国会请愿同志会召开请愿大会,到会者六千多人,并在谘议局议长蒲殿俊的率领下,大家列队前往总督衙门请愿,总督赵尔巽答应代为转奏。
在各省请愿同志会的组织下,其它各省如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的签名请愿活动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特别是东北三省,请愿活动开展尤为热烈,当时奉天各地集会人数均在万人以上,签名者近三十万。
谘议局这边的请愿活动也很顺利,各省谘议局基本上都通过了呈请速开国会的议案,并组织好进京请愿代表。
在民众的请愿热潮下,各省督抚也受其感染,东三省总督锡良领衔,湖广总督瑞澄、两广总督袁树勋等十八个督抚及将军都统联名上奏,请求立即组织责任内阁,召开国会,以免人心沸腾。
九月二十三日,国家的准议会机构资政院召开第一次会议,代表们提出提案,支持请愿活动。
湖南籍的议员罗杰慷慨陈词:“现在国民之断指、割臂、剜股者相继,皆表示国民以死请愿之决心。”
十月二十六日,资政院投票对提案进行表决,获得通过,全场群情激愤,掌声雷动。资政院虽然还不是议会,但能通过支持请愿活动的提案,意义重大。
如果民众的请愿可以无视的话,但另一股力量的出场,形成的是泰山压顶之势。
各省的督抚或联名,或单独奏请清廷顺从民意,明年召开国会。
在重重的压力之下,载沣和朝廷让步了,他不得不让步了。还好,能学会对民众让步,毕竟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一九一零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廷宣布,着手组织责任内阁,预备立宪由九年“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即一九一三年召开国会。
对于这个结果,立宪派中张謇等所代表的温和派,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偃旗息鼓了。张謇现已是一名富商,他生意上的事也很忙。
而立宪派中的激进派不满意,又搞了一些活动,但因为参加的人不多,也就慢慢平息了。
一九一一年五月八日,千呼万唤的责任内阁终于出笼。
奕劻为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协理大臣,下设外务、民政、度支、学、陆军、海军、法、农工商、邮传、礼藩十个部,以梁敦彦、善耆、载泽、唐景崇、荫昌、载洵、绍昌、溥伦、盛宣怀,寿耆为各部大臣。
在十三名内阁大臣中,满族九人,汉族仅占四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