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官!(1/2)
夏元皓面不改色的继续说道:“甫王叔所言有理,如此,如何让传承与权势俱在,便是元皓要向诸位叔伯说的事情。”
“从大风联盟的崛起,到虞朝和华朝的兴衰,数千年时间的流转,有过无数世家的兴起,也有无数的世家摔落,也有无数的世家想着如何的让世家长盛不衰,到目前为止的最好办法有两个。”
“第一种法子,将家族转变为国家的形式存在,此种形式以华族最强,华族开创分封制,让大量宗族子弟成为拱卫中央的藩主,华族由此走向了强盛,分封制度发展到顶峰时,华族终结了虞朝的统治,华朝由此而诞生,但是华朝也因为,藩主的太强而终结。”
“第二种法子,将大家族分成好几个分支,境遇更好的那一支便掌握宗祠,此种法子以风氏为最,自大风联盟给虞朝接替,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然风族一直存在于世间,虽然中间各有起起落落,但确确实实传承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然而风氏除了在大风联盟时期有风头之外,其余的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分封制度不再如华朝是那样盛行,不过天下的王族仍旧在使用,风氏的分家之法也在逐渐被天下世家采用,均衡分家与分封的尺度,是当下诸世家家主在思量的问题,对此,元皓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还请诸位叔伯赐教。”说完,夏元皓朝着英华殿的人拱手行礼。
夏纪川正想说话,但是坐在主位的夏高拙说话了,夏高拙对夏元皓说道:“不要卖关子了,有什么话就直说,今天英华殿为理而开,今日之事不得掺杂私人情绪。”
夏元皓对夏高拙拱手行礼,在夏高拙示意起身后,这才直起腰身说道:“分封制的核心不在分封土地藩主,而是宗族血亲子弟有功之时,能得到与功劳相应的权势和财富;分家之法的核心不是家族分出几个分支,而是家族不管在面对多么恶劣的情况下,都能有应对一时劫难的人才。”
英华大殿时而寂静,时而有议论声起,夏元皓提出的说法很新颖,不过能出现在这里的人,都有着足够的才智和阅历,不会因为新的说法就一味的反驳。
英华殿中的议论声暂歇,在众人的示意之下,夏纪瑜开口说道:“直说吧,你的法子是什么?”
“官,我的法子是官。”夏元皓说的时候掷地有声,“夏族乃君王氏族,宗族的利益与夏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何让夏国的更强盛,便是如何让夏族的权势更强,夏国的诸多世家让夏国看似有着繁盛,但夏国的官员和夏族才是夏国的根基,当夏国遇见为难的时候,只有夏国忠于官员和夏族才会拼命,而其余的世家不倒戈一击都算是好的,就好比这一次的六国伐夏。”
夏元皓道:“夏国疆域的土地,经过数百年的分封,划分出去的土地很多,已经不够杰出的宗族子弟有功劳之后再分封,因此分封的形式可以由土地换成官职,凡能通过选拔考试的宗族子弟,根据成绩的高低分派相应的官职,同时对有功劳的宗族子弟,也能根据功劳的大小分派相应的官职。”
“如此,既能选出家族杰出的人才,又能让有功之士得到应有的赏赐,宗族的权势与传承难题,解决三成。”
夏纪才问道:“另外七成怎么解决?”
夏元皓回道:“凡是内部的封赏与选拔,最忌讳上位者有私欲,公平公正是宗族之内的封赏与选拔的根基,故而需要制定严厉的族规,让所有族人有监督与限制上位者的权利,让选拔与封赏做到公平公正,让年轻一辈的上升之路不被阻塞。如此这般,传承与权势的问题又能解决三成。”
夏纪才问道:“剩下的四成呢?如何解决?”
夏元皓回道:“战场的士兵之所以勇猛,除了战士本身的武力高强,还因为他的身边有人与他竞争军功,所以想要保持宗族子弟上进的动力,不让宗族子弟陷入奢靡颓废的享乐,引入外部的竞争很重要,让诸世家的子弟等同的参与官员的选拔,让宗族子弟有着危机感,宗族便能保证人才数量的长盛不衰。如此这般,传承与权势的问题又能解决三成。”
“怎么最后还剩了一成?”夏纪甫说道。
夏元皓道:“宗族只有夏氏一族,但夏国的世家有数百个,以一族之力对抗数百氏族,在夏族人才众多之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当夏族的人数量不那么多的时候,夏氏便不能对抗数百家族,于是引入一股力量用以制衡数百世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持夏氏一族王位永固的力量。”
“天下之人划分士、农、工、商四类,士人基本为世家子弟,便不再做考虑;工者以技艺见长,不适合官场勾心斗角与处理地方政务;商人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的,商人做官恐会出卖夏国与宗族;因此种种,农者入夏国官场最好,农者读书习字而官,知晓地方百姓生活状况,能更好的治理政务,也因没有商人的奸猾而感恩于宗族,能很好的制约世家的官员和力量。”
“如此,传承与权势的问题的最后一成可得到解决。”夏元皓说道。
英华殿又陷入议论声中,过了一会儿的时间,夏纪瑜开口问道:“宗族子弟与世家子弟众多,夏国如何能安放这么多人?况且官员远不如藩主来的有权优势,如何能让世家子弟与宗族子弟竞争官职?”
夏元皓向夏纪瑜递去感激的眼神,随即开口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