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科举和门阀(1/2)
这些宫里长大的公主,大概要到出嫁才会和宫外之人有所接触,根本不能和皇子比。
“只认识一个,秦怀道,我小时候他在宫中做千牛卫武备武官,见过几次。”
秦怀道,此时义阳公主一说,陈方才想起,名册之中好像真有这么一个人,昨日拿了名册,没细看,只是粗略看看,没认识的人就没看了。
没想到这名册中竟然还有此人。
秦怀道本人倒真不算出名,官也做的不大,除了做过千牛武备,后来都是做从六从七品的官职。
在大唐,尤其在长安这片皇亲贵胄,王公贵族,文武官员密集之地,秦怀道的官位真的不值一提。
不过他爹可绝不一般,他爹可是大名鼎鼎的胡国公秦琼秦叔宝中也有他爹的画像。乃是李唐开国的功勋贵族,更是华夏历史上一代名将。
后世贴院门的门神,其中之一可就是秦琼。
此时从义阳公主手中接过名册,翻开查看,果然其中有秦怀道此人。
昨日没细看,此时见了,陈方倒有些感叹,也不知道这位国公之后,如何混得如此之惨。
要知道秦琼可是官至上柱国,秦王府右三统军,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
死后陪葬昭陵,追赠徐州都督,后来改封胡国公。
秦琼已经是位极人臣,可是他的儿子秦怀道实在混的有些惨。
做千牛卫武备倒也罢了,毕竟是陛下亲卫,可以后都是在地方做参军县令,就实在和他爹差距十万八千里了。
按李唐初期几位皇帝的尿性,只要秦怀道不是太过不堪,也不至于做到如此官位,毕竟是开国元勋之后,对这批人李唐可是绝对善待的。
华夏历史上,唐朝绝对是开国元勋之后混的最好的时代,可秦怀道...
此时册中有秦怀道,陈方倒也能猜测出他为何会出现其中。
吏部看来很是看重这次唐工坊的选官,陛下娘娘如此重视唐工坊,自然来这里为官为吏对以后仕途很有好处。
这秦怀道怎么说也是胡国公之后,在朝中自然有不少交往,有个肥缺自然稍微走动一下,就被吏部写在册中。
这个必须要,陈方未穿越以前,还去过昭陵附近的秦琼墓呢,当然,香火不算特别鼎盛,也早没有唐皇命人立的石人石马。不过能够陪葬昭陵,可就见先皇如何看重秦琼了。
秦怀道先要来,毕竟来头大,实在不合自己心意,再换掉也行。
两位殿下只认识秦怀道,陈方也不在这里久留,高安陈方根本不想见,义阳是不敢多看,还是距离两位殿下远些好。
出了院子,却看到孟菲就在院外侯着。
“听说大人来了,孟菲刚有些事情忙,所以才来!”
“没事,你忙你的,我只是找两位殿下问些事情。”
“那大人可问到了?”
陈方摇了摇头,有些苦闷,此时已经在想再找谁询问,自己认识的人还有谁能认识这些册中人。最坏的打算就是找吏部的人询问。
其实对这些人身份,陈方已经有些猜测了,只等证明。
看陈方摇头,继续向坊外走去,孟菲陪陈方走了几步。
“大人若没问到,孟菲斗胆想知道大人向两位殿下问的何事!”
“也没什么大事,你是此时工坊实际的主管,这事你也有权利知晓。”
陈方将那个册子从怀中取出,递给孟菲。
孟菲打开,看着那一个个姓名,又点头又频频摇头。
“都是长安城中一些权贵后生,这几个好像是前年科举的应榜考生,倒是不熟悉。”
隋唐时期是华夏科举制度开始的一个时期,从隋朝开始,就有了科举制度,朝廷通过科举考试来发现和任用人才。
在隋朝之前,华夏从两汉开始各代一直是用举荐的方式来选拨官员,这也就造就了这一时期一种特殊制度,士族门阀制度。
一些地方望族控制了各个地方举荐这条路子,自然朝廷中的官吏多出这些望族之人。
国家选拨官吏只看家世出身,门阀士族垄断政府的重要官职。继而再通过大族联姻,这就形成了一个门阀士族阶级。
所谓士庶不通婚,就是门第婚姻的一种最重要表现形式。显示在平常生活中,自然就成了婚姻也要门当户对。
门阀士族最强势之时,甚至士族之人连皇家的庶族亲戚都看不起。
而历史上东晋时期的王与马共天下,则从一个侧面说明士族的强大,当时的琅琊王氏家族甚至势力已经超过皇室。
而就在本朝,太宗时申国公高士廉编撰《氏族志》时按旧制将清河崔氏放在陇西李氏之前,太宗大怒,才将皇姓放在第一。
这些都足见门阀士族的强大。
科举制度的出现,是对门阀制度的最重一击,国家选材更看重官员本身能力,而不是看重门第出身,自然将传统掌握在士族手中的权利分流。
不过门阀制度最终消亡,已经到了唐末,也就是说即使此时,门阀制度依然是坚挺存在的。
五姓七望,开国勋贵依然是这个国家的统治力量,士族对社会的影响处处可以见到。
就拿后宫来说,能做到四妃九嫔位置的,哪个没有庞大的家族支撑。甚至后宫许多嫔妃本身就出自五姓七望之一。
比如静妃就是太原王氏出身,而原本历史她已经做到皇后。
五姓七望在唐代有多强势,就拿太原王氏来说,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都是太原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