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做纯粹的慈善(1/2)
等到面包车停了下来,校长连忙迎了上去,拉着一位老师傅的手道:“老武,你们总算来了,怎么样,书运来了么,我们可是都跟孩子们说了,别让他们失望啊!”
“邹校长放心吧,这一次全县贫困小学都有份,你们学校分到了五百册,赶紧让人搬下来吧!”五十左右的武师傅摇了摇邹校长的手说道。
几个大人一起动手,将一堆堆精美的图书从车上搬下来,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哗”的一下围了过去,想摸又怕弄脏了干净的图书。
见此,几位老师一阵心酸,邹校长叹道:“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很心急,原本想摆置好后再给大家看,但你们可能等不了了,这样吧,几个老师安排一下,让孩子们先浏览十分钟,记住不要弄坏了!”
孩子们闻言欢呼了起来,自觉排成几个长队,然后先每人领到一本书,爱不释手的各自翻阅,连回家都顾不上了。
“哦,我这本是寓言!”
“我是童话”
“我是故事书!”
“我的是画画的!”
“好多书啊!”这时,一个瘦小的小女孩翻开扉页,看见了一句话,不由得抬头问道:“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温馨闻言,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有一行,易读书——子赡。
……
第二天一大早,很多新闻报纸和各大网站报道了昨天下午发生在刘湾小学的一幕。
像这样的一幕不止发生在刘湾小学,而整个县城的其他十几个乡镇都发生了这样感人的一幕。
报道中对“子赡”这位匿名做好事的善举更是给予了高度赞赏,对他就在这些书籍扉页上的:读书广,广读书,读益书,易读书。这十二个字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而这一举动也唤起了更多人的善心,也对这样一个全国贫困县进行了更多的了解。
“没想到我们华夏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看着那些充满童真的笑脸,突然莫名的心酸。”
“那里是我的家乡,以前更贫穷,这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已经开始改变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摆脱全国贫穷县的帽子,感谢好心人“子赡”,好心有好报。”
“去年夏天水漫磊山时,我还去当了志愿者,那里确实贫穷,不过那里的旅游环境还不错,有机会大家可以去那里旅游观光。”
“哈哈,那里的首饰不错,以前结婚时就用的是苗家银饰。”
“那是银饰之乡,当然不错了,我去年国庆的时候没有放假,一直到十五号才轮到我,去磊山旅游,刚好碰上水族过“瓜年”庆丰收……还有那里的葡萄也很不错。”
早上刚起床的李圣哲就接到了华夏希望工程办事处主任的电话。
同时还在tt里收到了一份捐款使用明细,让他心里不由感慨,这速度就是快,可不像某黑字会。
本来没有看新闻的习惯,可是今天早上李圣哲却看了很久,各大网站的新闻都看了一遍。
看到视屏里,那些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心翼翼的翻看着书籍,李圣哲也是会心的一笑。
再看到大家对他的这一善举点赞,也对磊山进行关注时,笑道:“这算是一件功德吧,看来以后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多做几件。”
心里一阵畅快,让他也下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每次发了稿费之后,都要拿出百分之二十来做慈善。
当然,他做这些也不是为了让人记住他,也不是为了炒作自己,他想将做慈善变得纯粹些,起码他此时是这样认为的。
“小叔,吃饭了……”
……
就在他吃早饭时,他的微博,书友群,书评区彻底的热闹了起来。
书评区时不时会出现一条百万打赏信息更是将大多读者吸引了过来。
昨天晚上这种情况还只是在书评区和书友群里,今天一大早就蔓延到了微博上,而且还在不断地蔓延着,只是为了一首《木兰辞》。
《木兰辞》被分享到了书评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方知(原诗是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在这条书评下,评论就有十几万条。
“大大果然有才,我今天就觉得这本书就要完结了,可是没有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来完结,大爱这首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