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地下的邻居 上(2/2)
苦劳动终于要进入倒计时,估算着顶多三天可以达到预定地点,五天之内可以收工。“又一只爬虫。”常冠停下动作,双手握住骨头棒子,紧紧盯着刚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虫子,那虫子细长身子披着灰黑色的甲壳,肚子底下尽是成对向前运动的细腿,手指长的身躯区分脑袋屁股的关键是一头长了不断挥舞试探的触角,一头长了盘在甲壳上的勾刺,身躯颜色暗沉,隐约有些怪异花纹,长相凶恶,是一只不好惹的毒虫,出现在常冠的视线中之后,虫子闻到了常冠的味道,它没有走的打算,很是兴奋的挥舞了触角,朝常冠爬去,换来的则是狠狠一下重砸。
拿起骨头棒子,地上的虫子成了泥土的一部分没了声息,常冠早已习惯这种事情,懒得多看几眼,稍微调整呼吸,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但几下挖掘之后,他再次停下了手头工作,像是发现什么异常一般四处嗅着。
常冠的嗅觉灵敏,在地面,他可以做到在方圆几十米之内分辨出某一个特异气味的来源点,比如尖牙靠近他周围的时候,即使看不到,只要没有干扰因素也可以大致猜到尖牙的距离和方位,从而提前选择应对方式。在地下,空间封闭,没有空气流通,常冠的嗅觉更加灵敏,之前只能闻到泥土的气味和杀死虫子之后的臭味,但刚才,常冠偶然间闻到了新的气味。
一种动物的气息,不是虫子,不是爬行动物,应该是居住在地底的某种动物。
事实上,密林里的一部分生物都挖洞躲避的习惯,小到深渊小耳兽,大到斑甲,它们都喜欢用这种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制造藏身地,毕竟密林里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安全,在地面之上,藏在哪里似乎都没有安全的感觉。导致很多动物喜欢藏在地下,但它们挖洞的习惯有很大区别。
最简单的,深渊小耳兽挖掘出来的-洞-穴-一般都有深度,长长的地下甬道,连接好几个藏身之所,出口也多,它们不会对出口做什么掩饰,也因为数量不少,可能在地面上随意行走,掀开一处干枯草丛或者查看某个已经腐烂的树桩子都能看到一个小小的-洞-口,如果沿着-洞-口一直挖掘下去,那看到的,估计会是连通更多通道的入口,不知道会通向哪里。
通常,一个复杂的地下通道网络是一个或者几个深渊小耳兽族群共同劳动,耗费极长时间建造起来的,复杂而庞大,深渊小耳兽相当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狡兔三窟。
所以,只要深渊小耳兽钻进地下,很多掠食者基本就放弃了继续追击的念头。
而其他动物,因为体型区别,在地下挖掘的住所也各有不同。
有一个好用的基本准则可以用来推测地下-洞-穴-的信息,除非天然形成的地下空洞,不然体型越大的动物,越不可能在地底开辟太深,也不可能开挖出长长的地下通道来。
常冠估摸着自己现在应该处于距离地面直线距离一米多快两米的深度,算不上多安全。
那么...这气味可能是某种小动物的气味,那意味着食物,在没有出现意外的时候,动物很少会主动舍弃好不容易建造的-洞-穴,它们会在自己的小窝里生活休息,找到伴侣,繁衍后代,只要常冠小心一些,很可能过去便收获一窝深渊小耳兽。也可能是某种大型掠食者的气味,只要常冠主动过去,立马成了对方的开胃点心。
完全是常冠的运气问题。
在动手开挖地道之前特意检查了几遍,周围好像没有大型掠食者的活动痕迹。常冠停下挖掘动作,仔细回忆了之前的行动,有重复检查确定为逃生出口周围的地形,如果有大型掠食者活动痕迹,他肯定可以提前发现。
不是危险,那么极大可能是正好挖到小型动物的洞-穴-,常冠微微有些兴奋。
等待情绪平静下来才继续工作,可能会有意外收获,自然干劲十足,确定了气味来源方向,加快了挖掘速度。
气味愈加明显集中,看来那住在地底的动物生活有一段时间了,很可能已经开始繁衍生息,成员增加之后,加上根本没有预防地下气味泄露的意识,气味渗进泥土里,被恰好路过的常冠发现。当然,凑巧成分还是多过了其他因素,偏偏选择了这个方向,挖掘地道一路过来,要是站在地面上,自然没办法发现地下的一切。
已经很近了,常冠闻到了相对浓烈的味道。
当常冠终于用骨头棒子捅开挡住视线的泥土时,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条横向延伸的地道,只可以容纳家犬大小体型艰难钻过的通道,墙壁上有明显的挖掘痕迹,都是爪痕,出乎意料的是,通道里竟然颇为干净。
通道一头通向不知去往何方的黑暗,另一头则不长,歪歪曲曲的通道挡不住常冠的视线,转头看去,恰好看到通道尽头是一个不大的空间,一个用柔软干草团起的小窝,小窝里有三个相互拱来拱去的小家伙。
常冠的眼睛登时张大,视线落在三个小家伙身上再挪不开,心跳不可抑制的加快,下意识的回头观察另一头通道没有问题后,蹑手蹑脚朝小窝钻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