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明德殿觐见(1/2)
,
无独有偶,三日之后,郧国公府便来了宫人传旨,代王杨侑要传召明威将军觐见。
韦韬世心里咯噔一下,说不出的紧张。毕竟,这是他头一次入宫,而杨侑跟韦韬世可是发小儿,可以说待在一起的时间比郧国公府中任何人都长。要比韦圆成等人难糊弄,万一被杨侑识破身份,那可是杀身之祸!
韦韬世即刻命莺奴打赏了这个太监,并问道:“这位公公,殿下诏我何事,可否透漏一二呢?”
“嗨,二公子这是作甚,杂家岂敢让二公子破费呢?”说着,便将银锭纳入怀里。又说道:“这不是太医令大人来为公子诊过病嘛,殿下他挂念您,故而宣召。”
韦韬世点了点头,示意莺奴送客,而后说道:“公公先行一步,待我换了朝服,随后就到。”
看着太监离去,韦韬世咂了咂嘴说道:“并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银子是白瞎了。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说话间,莺奴便回来了,问道:“公子说什么福祸呢?赶紧更衣啊。”
“没什么,更衣吧。”韦韬世已然习惯了被人伺候,熟练的将胳膊伸直。少时,从头到脚捯饬利落,韦韬世头戴武弁冠,一身绯色细绫罗袍,足蹬虎头金靴。若不是长相过于俊秀,还真像是一员威风凛凛的少将军。
莺奴又将紫金鱼符装进鱼袋,而后挂在韦韬世腰间,再拿来佩剑递到他手里嘱咐道:“公子,这回可不要再丢了。这紫金鱼袋可是代王殿下所赐!”
韦韬世慎重的点点,并摸了摸莺奴的头,笑道:“放心把,我丢了,它也丢不了。”
莺奴很明显的发现自从上次巢元方给韦韬世看过病,他就跟变了一个人似得,对自己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得格外的和蔼亲切。正因为如此,莺奴才不会抵触韦韬世。
同样,韦圆成也是一样,自从那天起,韦韬世便对他言听计从,任何事都顺着自己。跟以前那个有主见、敢决断的儿子大相径庭。虽然老爷子觉得哪里不对劲,但还是由衷的老怀大慰。
一切准备就绪,韦韬世便准备入宫了。管家韦富已然备好了马,韦韬世纵身一跃,娴熟上马,便扬鞭绝尘而去。当然,这是因为马术是被韦韬世传承过来的,原来的他哪里会骑马呀?
韦韬世脑中自然轻车熟路,毕竟自从杨侑做了西京留守,已经不是第一次召见韦韬世了。他跃马直奔延喜门,进了此门,便是东宫,正是杨侑住处。
话说这代王杨侑是皇太孙,又为西京留守,这跟太子已然没什么区别了。虽然杨广没有下旨昭告天下,但留在长安的众臣已然把他当作了储君。
很自然的,从守门的侍卫到东宫大小官吏,见了韦韬世这个区区从四品下并且无半点实权的武散官是毕恭毕敬。谁都知道这可是未来皇帝的宠臣!别看现在只是挂着散官头衔,可他日定然飞黄腾达。
而韦韬世呢,自然很是受用,趾高气扬的用鼻孔看人。
在太监的引领下,便来到了明德殿。韦韬世见被带到了明德殿,便知道不是单纯的叙旧了,因为明德殿是东宫第一正殿,是皇太子接见群臣和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所在。
韦韬世稳定心神,迈步朝明德殿而去。远远望去,发现杨侑身边站着两人,他岂会不认识?如今的记忆已然如臂指使,只要出现的人记忆中有,韦韬世便认识。
一位是右武侯车骑将军屈突通;另一位则是屈突通之弟,亦是一员悍将,现任大兴令屈突盖,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将军。(隋称长安为大兴)
屈突通自幼性格刚直、坚毅,擅长骑射,且颇好武略。年轻时仕隋为虎牙郎将,后任右亲卫大都督;因受杨广赏识,迁右武侯车骑将军,辅佐杨侑镇守西京长安。
其弟屈突盖出任大兴令则以方正严肃闻名。他正直严厉,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
故而当时民谚传道:“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明德殿外,韦韬世望向杨侑。
杨侑字仁安,性聪敏,有气度。颇有其父杨昭遗风,故而深受杨广喜爱。他年纪不大,相貌显得稚嫩,可浑身上下都萦绕着一股子聪颖劲儿。气度也是不凡,虽然穿着便服,但王者风范依旧是一览无余。而屈突兄弟则跟韦韬世一样,穿戴整齐,肃容而立。
韦韬世见状,心中不由得一凛,紧张起来。殿门前的太监,收缴了他的佩剑,查看了鱼符,便允他入内了。而后,又关起了殿门,随着殿门关闭的响声,韦韬世心中又是咯噔一下子。
韦韬世恭敬入内,拜见代王杨侑:“臣,明威将军韦略韦韬世参见代王殿下,千岁、千千岁。”
杨侑一蹙眉,表示意外。随后便抬手示意,言道:“兄长请起,不必多礼,此处都是自己人。”
“谢殿下。”随着韦韬世的起身,这也让一侧的屈突兄弟感到奇怪。
因为以前的韦韬世可从来不是这么有礼貌的,一向以文武双全的自居的韦韬世,每每在杨侑面前出现,都是一副军师模样,不卑不亢。哪里会有此唯唯诺诺之举?
显然,若不是有大事在眼前,杨侑一定会询问韦韬世为会何如转变?但现在这些细微末节,自是微不足道。
“李渊起兵谋反,自统甲士三万于晋阳誓师进兵,并发布檄文,告谕天下,有尊立本王为帝之意。可此实乃无稽之谈,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