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不断提高的国民产值(2/4)
的中国有10的耕地被用于种植棉花,相比历史上民国时期的13低了一些。但是棉花种植面积却是多了许多,因为中国的版图变大了很多。[北方的粮食产量实际上并没有南方来得高。
中国人的主食是大米,面食南北都有吃。南方吃面食主要是做饺子、包子,早餐吃馒头之类的。
南方的大米产量年年增长,不仅亩产超过了小麦,而且一年普遍能够种植二季稻,广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则因为有了拖拉机之后,三季稻的种植成为了可能。
除此之外,中国南方已经不是传统的南方了。中国疯狂向南扩张七千里疆域,东南亚只剩下一个缅甸和马来西亚未被纳入管辖范围。
东南亚的粮食产量就很高了。
特别是越南、暹罗,暹罗在臣服称臣之前就已经在大量出口大米了。越南也是一个鱼米之乡。后世的越南由于得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家。
疯狂的增长了92亿亩园地、耕地之后,中国的农业资源已经比较充足了,粮食生产根本不是问题。
因此在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上开始不断增加。
除了本土种植了很多棉花外。中国资本进入了俄国的中亚细亚地区。在那里租下了大片的土地。
那里也就是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地区,那里有优厚的棉花生长环境,和新疆地区是差不多的。
哈萨克斯坦有比新疆面积更大得多的棉花种植土地,同时棉花质量也很高。
但由于受战争影响,哈萨克斯斯坦的棉花产量却是连年下降,直到中国资本进入哈萨克斯坦之后才有了改变。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此时在哈萨克斯坦租用土地的价格非常低廉,因为俄国经济开始变得非常不景气。
各种生产都在萎缩。
因为土地没有人种了。大量劳动力被抽调到前线打仗去了。
限制的土地自然租不出什么好价钱。
就连哈萨克斯坦人的棉花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因为纺织厂也停工了很多。中国在哈萨克斯坦买棉花。是以关税为理由把价格压低,而有没有竞争对手和中国抢购棉花,中国商人买到棉花后通过收买俄国关税人员,这些棉花基本上都是以免税的方式运回国内的。
同时中国在1917年从海外买到的棉花是越来越多了。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也参战了,美国商船也被用于向欧洲运输兵力、物资,美国商船也被击沉了很多。
这造成了世界各地的海运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欧洲人没办法将那些殖民地的原材料全部运回国内,于是这就偏于了中国,随着德国获得了中国海军的大半潜艇,外加中国还在帮助德国建造潜艇,使得限制潜艇战更加凶猛。
像铁矿、棉花这些中国缺乏的原材料,很多都运不到欧洲,美国人也没有足够的商船去运。
价格随着限制潜艇战的持续开展而不断下降。
因为很多原材料已经在港口的仓库里堆积很久了,越来越多的商人按照中国商人开出的价格把原材料卖了中国。
这是个意外之喜。
更加意外之喜的是,限制潜艇战使得美国连加拿大、南美市场都有些兼顾不了了,加拿大和南美市场出现了不小的商品需求缺口。
江渝的军阀财团抓住这个机会,开始把商品卖到了加拿大和南美市场,同时把南美的原材料运回中国。
而在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东和非洲,这些地区的市场则被中国大量占据。
之前因为地中海航线没有被阻断,这一区域的很多原材料还是被运往了欧洲,只有中国资本投资的原材料产地才把原材料运回了中国。
随着德国的潜艇大量开进地中海,立竿见影的起到了效果。
协约国在地中海的确防备松懈,1917年7月就被击沉了近50万吨商船,大量物资沉入大海。
其中不少还是从中国进口的物资,还没运到欧洲就沉入海底了。
对于中国商船来说有两大禁区。那就是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如今中国商船是绝对不去那两大海域的,不管你出多少运费。都不去。
非洲地区的原材料也很难运往欧洲,南非地区的原材料也是大量运到了中国。
沿海地区的工厂开始增多。
沿海地区的工厂主要是出口型的工厂,或者是处理铁矿石的钢铁厂,钢铁是不出口的,中国住出口附加值更高的钢铁制品。
棉花、铁矿石这是中国目前最需求的原材料,也因为德国的限制潜艇战彻底的放开手脚,以及美国陷入战争。使得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原材料,也获得了更加庞大的海外市场。
原材料紧缺的问题正在解决,而粮食紧缺的问题在16年就基本解决了。而且还有不少可以出口的粮食。
到了1917年,粮食则是大量出口了,而且出口的粮食价格开始越来越便宜,使得很多国家都不种粮食了。开始改吃中国粮食。而把土地拿去种植经济作物去了。
如果有一天中国突然提高粮食出口价格,同时增加经济作物产量,那么那些国家就得损失一大把钱了。
这就是农业安全问题。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没有什么农业安全意识。
哄抬价格是财团出手很频繁的一种敛财方式,农产品价格就是哄抬的主要对象之一。
中国对世界农产品的控制能力是越来越强了,越来越多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