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出计乱中原 耿彪回师灭众派(3/8)
>耿彪听到蒋益这么说自己,脸上明显不高兴,于是他说道:“别人怎么说我可以不管,但是我想跟你推心置腹的说一句,我跟潘芸是真心相爱。不是他们说的我是为了巴结潘成,你知道不知道?还有,我执行的所有命令,都是宗主下达的命令,至于他的命令是谁给他的建议,那我就不清楚了。我不能违背宗主的命令,因为从我爷爷那一辈起,就注定了我们一家要为天下宗鞠躬尽瘁,我不能违背他的命令。你可知道?
还有,至于潘成父子两,他们对我有知遇之恩,并且,他们也从未让我做过什么上天害理的事情。我倒是觉得,是人们把他们想的太坏了,其实他们并没有那么坏!”
看着耿彪真诚的样子,蒋益心中此时明白自己不能说服耿彪。其实大家心里明白,一旦一个人受了另外一个人的恩惠,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种主观的的影响。所以,在这种主观的影响之下,你很难公正的去评价一个人。哪怕他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只要他没有触犯到你的利益和伤害到你的生命安全,那么你就不会那么去关注他。如果他在对你施以小恩小惠,那么你非但不会觉得他坏,反而会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就好比有这么一个毒贩,他从小出生家里就穷,他读不起书,但热爱读书,但是家里却承担不起他的学费。所以,他只有退学。退学之后,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外边贩毒,铤而走险,公然的挑战法律和国家的权威。来回于死神的周边,他要干掉那些与他一样的亡命之徒,才能够获得毒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也要躲过缉毒警察和边防武警的搜查。他不仅穿梭于毒贩之间,也来往于黑警之间。所以,生死对他来说已经无所谓,他的心里却只有钱。毒品对人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贩毒的人按理来说都应该收到严厉的法律审判。然而有一天,这个毒贩幡然醒悟,觉得自己挣那么多钱已经花不完了,于是他往另一个高层次的追求发展,那就是用钱,买回他年轻时候因为穷而失去的尊严,尊重和面子,甚至是让人替代他完成他的理想。他要人们感激他,崇拜他,尊重他,甚至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能够不再像他那样因为穷而不能读书的孩子能够安安稳稳的上学。所以,他把他花不完的钱,投入到了各个公共领域,比如说建教学楼,给学生发放助学金,给贫苦的家庭修建房屋,等等诸如此类的公益项目。人们不知道他暗地里是干什么的,就觉得他在外边是做大生意的,挣了许许多多的钱,然后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因为这些民众会认为,他是一个特别有出息,特别懂得感恩的人。因为他不忘本。其实他们忽略了,自己在他最穷的时候,自己并未对他伸出援手,如果当初给他一点钱,或者是支持他几个鸡蛋,那么现在的这个老板就不再是老板,或者就是一个好官。这样的事例在县里流传,人们都知道了他的事迹,但是这样的举动也引起了警察们的关注,一方面,他们支持他这样做,另外一方面,他们却在暗地里搜集他的收入来源,经过了重重的侦查,终于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毒贩,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之后,他被警察逮捕,被法院定刑,他要被执行死刑。
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在人们中间传开,家乡的人们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之后,先是惊愕,然后是悔恨。他们的良心开始醒悟。他们在心里想到,他为我们做过了那么多事,我们除了一句谢谢又为他做过什么呢?在这样来自灵魂的拷问之后,他们决定为这个毒贩做一点实事,那就是要求法院为他免除死刑。联名,上诉······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只要有一点点的希望,他们都不会放过。为此,他们还把市长贪污受贿的证据都给掌握,并以此来威胁市长。最后,他的死刑被撤销,关了几个月之后,就被释放。
有人问过这群乡民,为什么他贩毒,犯了死罪,你们都愿意为他联名保他呢?这些人便告诉这人,他贩毒的确有罪,但他从来没有贩毒给过我们,所以,他贩毒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相反,他把贩毒的钱全部给了我们,为我们修学校,发奖学金,修房屋等等,这是一个好人。好人为什么要让他死了呢?所以,我们必须保他。可见,好与坏在那个时代并没有一条明确规定,对自己有利的,那就是好的,未能损害到自己的,那就与自己无关,不好也不坏,只有伤害到自己利益的,那才是坏的。所以,警察成了他们眼中的罪人,而毒贩成了他们眼中的英雄。可见,颠倒黑白也不是不可能,只要利益足够,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往深层次了想,如果因为未能伤到自己就判定他对自己的无所谓,或者是因为给了自己甜头那就认定他是好人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你贩毒只要不贩到你的家乡,他贩毒不贩到他的家乡,我贩毒不贩到我自己的家乡,毒贩们都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那么,毒贩们都是英雄,都不用死了吗?可见,在那个没有统一标准的年代里,人情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就像这毒贩的故事一样,潘成好比就是那个毒贩,而耿彪和天下宗里的个个重臣都是那一群受到潘成恩惠的乡里,而蒋益则是那一个警察,而周浪姬荡则是被毒品祸害的人员,普通民众则是那些看似不相关的其他人员,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潘成犯了大罪,却有人维护,蒋益,齐正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