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突厥反(1/3)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经过一个寒冬,这个春天里,似乎每一个人都有些躁动。
在这个春天里,武则天下了一道圣旨,宣布把“慈氏越古”从她的皇帝尊号里删去,慈氏是“弥勒”。
而现在,她已经不再需要弥勒,她给自己重新加了一个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天册,上天指定!
随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成立了控鹤监。
册封张昌宗和张易之为供奉。
教坊司的供奉都是善歌、善舞以娱天子。
这控鹤监的两大供奉,靠的却是男色和榻上功夫。
武则天更改尊号为“天册金lun da圣皇帝”。
又建立了控鹤监,公开把张昌宗、张易之两个面首养在宫里,名为大供奉,实为她的皇后。
并通过二张,选拔了更多年轻俊俏的少年入宫,俨然要打造一个“大大的后宫”了。
朝廷刚刚接到北方州县驰报,说突厥阿史那与阿史德两部聚众叛乱,数日间聚众十余万,已成袭卷草原之势。
消息传回京里,武则天勃然大怒。
原本武则天以为突厥谋反,不过是某个小部落生些是非,弹指间就能剿灭。
结果边军一连失陷两州,贼势越来越众。
以致朝廷不得不调兵遣将、筹措钱粮,以便平叛。
可是,武则天现在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哪怕她纳一万名男妃,也不可能再生育一个子女。
而现在的皇太子李旦殿下,人人都知道是个摆设。
女皇是不可能再让他继承江山的,那么立嗣就成了朝廷中人更加关注的一件事情。
朝廷中人虽然关注此事,不过眼下却没有人敢再向皇帝建言立储。
以前那几拨宰相都干过这种事,结果都没好下场。
现在他们不清楚武则天的想法,武则天又没有下旨垂询,谁敢多嘴?
.......
斜月当空,细柳迎风。
直接开在坊墙外的一座华丽府邸突然中门大开。
两行高丽婢子挑着灯笼姗姗而出,昆仑奴牵了马来,单膝跪地,等着主人踏膝上马。
梁王武三思喝得脸色发赧,已经有了六七分醉意,由两个妖娆美人儿扶着,向客人们一一拱手道别。
能劳动梁王亲身出迎的自然不是等闲人物,华灯之下,一双玉人,正是俏若莲花的张昌宗和张易之。
今日赴梁王之宴的除了已被百姓暗中笑称为大周“皇后”和“贵妃”的张昌宗、张易之,还有张同休、张昌期、张昌仪三兄弟。
武三思亲自送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离开王府。
张昌宗两兄弟同众好友告别,便径回皇宫去了。
女皇如今对他们可是迷恋得很,不容远离过久的。
其余众人趁着酒兴信马由缰,wai wei有奴仆下人打着灯笼火把,沿着洛水长堤一路漫步行去,好不逍遥。
……
此时已是午后,武则天下了朝,先到武成殿处理了几分紧要的奏章。
又向上官婉儿过问了一下调运粮草、兵马、器仗,以备平息突厥叛军的进度。
便回转丽春台,与张昌宗和张易谈笑一阵。
精神不济,便卧榻睡了。
张昌宗和张易之见武则天小睡,自去园中荡了会秋千。
觉得无聊又去钓鱼,鱼钩刚刚甩进池水,便有内侍来报,说是张同休到了。
两兄弟很是高兴,连忙把钓竿放到一边,叫人把兄长请来。
张同休被引到池水边,张昌宗和张易之与他在一张石桌前坐了。
宫娥奉上鲜果蜜饯,退开了去。
张昌宗便对张同休道。
“我们两个在宫中烦闷之极,每日就盼着众兄弟能来陪我们说说话儿,大兄今日入宫,怎么没把昌仪和昌期带来?”
张同休四下看看,压低声音道。
“我今日入宫,是有要事与你们商量的。”
张易之讶然道:“大兄,家里出了什么事么?”
张同休摇头道:“家里一切都好,并无事情!”
在张氏兄弟之中,张同休素以谋略着称,故而威望很高。
......
张昌宗和张易之被他们的堂兄张同休说服以后,每次出宫,都必往梁王府拜访。
张氏兄弟作为朝廷中刚刚崛起便已显现出强大力量的一般新兴势力.
与梁王突然走动这么密切,立即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朝廷中的各方大员都在纷纷打探这一动向的幕后动因,其中尤以魏王武承嗣为甚。
武承嗣同武三思斗了很多年,双方互有胜负,但总的力量是平衡的.
如今张氏兄弟同武三思表现得这般友好,武承嗣不得不怀疑他们之间是否建立了某种同盟.
但他费尽心机也没打听到张氏兄弟和武三思有什么nei mu交易。
而魏王武承嗣打听到的消息。
“皇帝已决心立嗣!”
皇帝已决心立梁王武三思为太子,只是事关重大,因此秘而不宣,只在暗中进行准备。
而张昌宗和张易之因为是女皇帝的枕边人,才得以知道这个天大的秘密。
武三思将是未来的皇帝,张氏兄弟与他如此亲近,显然是在为自己找退路。
女皇对此秘而不宣。
毕竟天下人对李唐的认同度还非常高。
如果朝廷骤然宣布由武氏族人继承江山,恐怕会引起政局的动荡。
尤其是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一直竞争激烈。
如果被武承嗣获知此事,他也会发动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