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视察结束(1/2)
“先生,我希望您能好好培育这些叫玉米的种子,真要能亩产四五百斤,想我大唐的天下百姓,将不会再有挨饿之人了。”皇后站在玉米地里,摸着一个小玉米棒子,向着方静说道。
“皇后,您放心吧,培育新的良种,本来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今日早上,我们刚送走的那批官吏,他们就是来我们方家村学习,稻子和大豆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模式的,想来圣上与皇后都是知道的,我方静本来也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为了不饿肚子,我这才选择培育更好的良种出来的。”
方静说来也是实话的,从打来到唐朝开始,一副瘦弱不堪的身子,为了填饱肚子,连碗野菜都能吃出肉味出来的人,为了真的做到填饱肚子,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方式,更或者是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李世民夫妇或许无法想像,更或许没有去到一些更为穷困的村子去察看过,那些村子里的庄户人家,哪个不是穷到没饭吃?穷到只能喝碗水填肚子,或者挖些野菜伴着一两把米煮粥喝的。
如今算是天下太平了,没有外敌忧患,也没有那么多的府兵被征召去打仗,家有父母祖辈,下有儿女,如果能够吃饱饭,对于那些人来说,都可以掏心掏肺的对当今的天下皇帝歌功颂德了。
“先生辛苦了,以后如有何需要,还请来信告知我,我将尽我所能。”李世民很清楚粮食的重要性,向着方静行礼说道。
这眼下的唐朝初期,虽说是均田制,可毕竟有不少的士族,门阀,世家,乡老,至少有近一半的百姓依附于这些人,这天下的百姓能自有土地的,也就一半多一些而已,可那些有着自己土地的,赋税那么重,还有各种徭役,还会受到各阶层的盘剥,可以说能喝上碗稀粥就已经不错了。
均田制,是于北魏时期到唐朝时期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也就是按照人口来分配土地,部分土地耕种多少年后归其所有,而部分土地在其死后归还给官府,而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创立了府兵制,到了唐朝中期,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到唐天宝年间,官府无法再授田均分,直至唐德宗年间被‘两税法’所取代。
而对于那些依附于士族门阀的那些可怜的百姓,可以说算是把自己一家半卖给了他们,每天天亮就得出门劳作,有了收成之后,只能得到仅有的两三成,好一点的东家,或许能给他们留下四成,可这赋税依然需要他们上交,交完了赋税后,这些庄户农人,哪家还有几口饭可吃的,只得把自家儿女送给东家做工来换些粮食,或者嫁给这些富人们做妾室。
在朝唐时期的妾室,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任何地位的,除了是被玩弄的对像之外,可以随意送给他人,或者转送给其他下人,哪怕打死了,或者打死个下人,也只是相应的罚些钱财而已,所以在这唐朝时期,庄户人过得可能都不如一条野狗,也许这话些重了,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不如。(当然,能娶得起妾室的人家,要么是富户要么是士族,关系网就更不用说了。)
“先生,那片地种的是些什么?”李世民又转向不远处的几亩土豆和红薯田地问了起来。
“父亲,我知道,我知道,那片地里种的是土豆,做菜可好吃了,还有那片地里种的是红薯,味道也很好,不过静哥哥不让我们多吃,说是留的种子。”丽质听了自己父亲问起那片土豆与红薯地来,赶忙跳了出来抢着回答。
“哦???何为土豆?何为红薯?”李世民心中奇怪,往着土豆与红薯地里走去,嘴里向着丽质说道。
“父亲,土豆就是一种鸭蛋大小的一种东西,红薯稍大一些,但也大不了多少,不过土豆和红薯都可以煮着吃的,土豆炖排骨最好吃了。”在丽质的眼中,只有好吃与不好吃之分,可不会管这是个如何吃法。
“先生,这土豆与红薯只是一种菜吗?这又为何种的比那玉米要多上不少呢?”李世民的好奇之心被丽质的话引诱了出来。
“圣上,这土豆与红薯都是一些海外农作物,都处在培育良种当中,两种作物都亦粮亦菜,个头相对要大一些,但目前还只有鸭蛋那么大小,只能慢慢培育更好的良种。”方静真心不想解释过多,谁叫丽质抢先回答了,眼下还真不能把李世民夫妇当小孩子骗了,能解释几句就解释几句吧。
“亦粮亦菜???当真?收成如何?成熟时日多长?易种植吗?”李世民只要听到可当粮食的农作物,就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高兴,满脸通红,根本也不考虑方静此时的心情。
“是可以作为主食的,也可以作为菜来食用的,亩产几百斤左右,成熟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与玉米差不了太多,也容易种植,不过也因地方不同,种植的收成也会有所不同。”方静只得一句一句给李世民解释,或许更简便一些。
“好,好啊,有这三种农作物,想来以后,我大唐何愁有那么多人的忍受着饥饿啊,先生,请受我夫妇二人一礼。”李世民大呼两声好后,拉着自己妻子,向着方静行了一个大礼。
“别,圣上,皇后,这可不好,这礼我可受不起啊,还是简单点好,再说,这还在培育当中,还需要多长时间,暂时还不知道呢,我可不敢受圣上与皇后的这一个大礼。”方静原本是不打算把这些农作物传出去的,可眼下连李世民夫妇都知道了,不传出去都难了。
“先生,这一礼您受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