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漏 算(1/2)
p”再次投出的2张月票和书友“jerryw1975”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为了避免驻扎在西班牙的德国空军部队过来干扰,美军登陆的地点选在了卡萨布兰卡南边较远处,但是摩洛哥境内多山,除了西北部沿海的狭长平原之外,其余的地区不是山地就是丘陵或者破碎的高原,对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美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克里姆的摩洛哥兵团却如鱼得水,充分发挥了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并擅于山地行军作战的优势,连续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损失惨重的美军被迫全线退回之前的登陆地带寻求舰炮的保护......
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什么战果都没有取得,却付出了两万多人的伤亡,忍无可忍的艾森豪威尔终于将表现拙劣的第2军军长费里登达给解了职,让智勇双全的乔治.巴顿替代了他的职务。巴顿上任后才短短几天,就凭借其出色的领导力和看似粗鲁却极具煽动性的话语迅速恢复了第2军原本已经低落不堪的士气,艾森豪威尔的这次临阵换将看起来似乎很成功......
巴顿不但勇猛,心思也颇为缜密,他早在还未接任军长之前,就已经意识到美军太过依赖火力支援和各种技术装备,而在山地这些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打不过已经威名赫赫的摩洛哥兵团不足为奇。所以巴顿在接任军长的时候就力劝主帅艾森豪威尔重新选择登陆地点,他认为在卡萨布兰卡北边登陆。然后在平原上充分发挥出美军机械化部队的优势,长驱南下直取这座坚城,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一方面可以减小敌人飞机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则可以调动敌人,逼其下山到平原地区与自己交战。如果摩洛哥人不下山,那就只能坐视卡萨布兰卡被美军攻占,而如果他们真的在平原与美军交战,巴顿有自信让他们有来无回......
艾森豪威尔听取了巴顿的意见,但为了防范德国空军对北非增兵,他还是向国内再次求援。只是现在罗斯福急于从日本人手里夺回夏威夷群岛以解除本土受到的威胁。将新近完工入役的6艘埃塞克斯级重型航母和6艘独立级轻型航母全都派去了太平洋,因此艾森豪威尔好说歹说也只求来了一些凑数的护航航母......
虽说护航航母上也可以搭载与舰队航母上一样的舰载机,但因为飞行跑道较短的缘故,必须依赖弹射器或者航母逆风航行才能起飞。飞机投放速度远不能与舰队航母相比。同时飞机起飞时往往不能满载燃油和弹药。这也令舰载机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限制。不过,摩洛哥只是个小国,而且地形狭长。纵深并不广阔,因此即使是护航航母上的舰载战斗机,作战半径也基本够用了。而且美国本土一下子派出了10艘护航航母,全都带的是战斗机,总数有两三百架之多,就算不足以夺取制空权,也至少能够保护美军地面部队了,呃,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然而本土却漏算了一点,在美国的护航航母过来之前,德国人的潜艇就已经云集而来,虽然邓尼茨现在已经很少对在外执行任务的潜艇下命令,但是向回港补给的潜艇下达新任务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何况卡萨布兰卡本来就是德国潜艇在西非最重要的补给港,美国人先前的攻击简直就是公然打脸,因此无论是当初在美军舰队杀来时紧急撤离卡萨布兰卡的德国潜艇,还是在达喀尔或者西班牙补给的那些,都纷纷开到了卡萨布兰卡附近海域寻觅战机,想方设法都要咬美国人一口......
当然,它们都不敢距离美国舰队太近,以免不小心被其发现,可是这些潜艇在10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外(完全不在乎精度的话)就可以发射鱼雷,美国舰队依然是防不胜防,尤其是编队规模太大等于是变相提高了德国潜艇鱼雷攻击的命中率,令其往往在15公里、甚至20公里的距离上就射出了鱼雷,极大地增加了美军反潜的难度。
连续多艘舰艇损失之后,无奈的美国海军只得将大量飞机派出去进行反潜巡逻,虽然并没有能够击沉哪怕一艘德国水滴形潜艇,但至少能够将德国潜艇逼得进不了鱼雷的有效射程了。毕竟机载雷达能够发现10公里外的通气管,而雷达波探测器的预警距离就更远,上百架飞机反复来回巡逻,就导致德国潜艇根本不敢伸出通气管,而一旦不能伸出通气管,潜艇就全得靠蓄电池来驱动,续航力是极其有限的,水滴形潜艇这方面纵然比旧式船形潜艇好得多,也仍然坚持不了太久,只能无奈地退出了美军飞机的控制范围。
正因为这样,德国潜艇部队的这次集群攻击远不如当初冰岛战役时那样成功,但是也不能说它们白来一趟,首先美国人不得不消耗大量珍贵的航空汽油(尽管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并不是很在乎这个),而且飞行员也因为飞行时间太长而精疲力竭(连续飞行三五个小时就非常累了,而现在老美的飞行员几乎是两班倒,其疲劳程度可想而知。)。而且疲劳的并不仅仅是身体,整天处于随时可能遭到攻击的紧张气氛中,却又怎么也没法将敌人找出来,这种心理压力同样令美国海军官兵痛苦不堪。而这种心理上的紧张不可避免地传染给了那些本就烦躁不已的飞行员们,结果又进一步加剧了他们身体上的疲劳。若非后来美国政府又紧急加派了5艘护航航母过来,将“两班倒”变成了“三班倒”,飞行员们罢飞都有可能......
而更大的问题则在于,大量的飞机被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