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李绩传》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李绩传 () >> 第三百二十五章 谁伤威损望?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179045/

第三百二十五章 谁伤威损望?(1/1)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

第三百二十五章谁伤威损望?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人不原愿意去朝鲜半岛,只有在中原王朝不得志的人,无奈之举才会去朝鲜半岛。那里地理环境与中原王朝差的太远。又寒冷,在中原王朝的人眼里:朝鲜半岛大部分的地方属于苦寒之地。

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遗臣。周初,周武王命召公释放了箕子。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箕子是因为不愿意周朝来释放他,箕子带五千人去朝鲜半岛,建立国家,中心就在今朝鲜平壤剩

进入大唐王朝之后,高句丽与大唐王朝关系一度较好。武德4年(621年),高句丽国王高建武派遣使者到大唐王朝进贡。武德5年(622年),双方交换了沦落对方的人口,唐高祖李渊下诏书命令,“州县索高句丽人在中土者,遣归其国。”

高建武也“悉搜括华人,以礼宾送,前后至者几万人。”武德第7年(624年)大唐王朝派遣使者册封高建武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以百济王夫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而新罗、百济、高丽三国却有宿仇,经常相互攻伐不已。大唐王朝每年居中调停,已保持东北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尽管如此,大唐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矛盾和战争却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大唐王朝君主、大臣始终认为高句丽所占据辽东地区是中国领土。例如唐高祖李渊曾过: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句丽向大隋朝称臣,终拒绝隋炀帝杨广,此亦何臣之有!朕敬于万物,不欲骄贵,但据有土宇,务共安人,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即有意放弃与高句丽的君臣关系。

而侍中裴矩、中书侍郎温彦博却认为:“辽东地区,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对列星,理无降尊,俯同藩服。

即认为辽东地区在周朝为箕子封国,在汉朝为玄菟郡,自古就属于中国领土,不能让其脱离中原王朝而独立出去。唐高祖李渊听后就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君臣达成了共识。唐太宗也一再明:高句丽本来四郡土地耳”即汉武帝所设置的临屯、真番、乐浪、玄菟4郡,当时属于中国,高句丽占据有其土地。唐太宗李世民派往高句丽的使臣相里玄奖直截帘地对高句丽权臣道,“至于辽东诸城,本来全都是中国的郡县”,态度十分鲜明。

而高句丽却像北方过去的匈奴、鲜卑等强大的民族一样,在国家力量上升时期,不仅吞并周围弱的部落民族,而且还要争夺,中原王朝的领土。这就势必与大唐王朝发生冲突。

第二,大唐王朝与高句丽南面的邻国新罗关系密切,而高句丽却总想吞并新罗。贞观18年(644年)正月,高句丽发动士兵攻击新罗,攻破其两个城。大唐王朝使者、司农丞相里玄奖来到了平壤,劝他们不要攻击新罗,莫离支(高句丽大官的名称,相当于大唐王朝吏部兼兵部尚书)泉盖苏文公然声称:“高句丽、新罗怨隙已久。往者隋室相侵,亲罗乘衅夺取了高句丽五百里的土地,城邑新罗全部都占据有之。

自非反土还城,此兵恐未能己。”即决心向新罗开战。相里玄奖道:“既往之事,焉可追究讨论!至于辽东诸城,本来全都是中国的郡县,中国尚且不言,高句丽岂得必求故地。”这番话入情入理,但是莫离支泉盖苏文根本听不进去,坚持要动武。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新罗的盟友大唐王朝不可能坐视不管。于是,大唐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了。

贞观18年(644年)2月,大唐使者相里玄奖从平壤回国,汇报了出使高句丽的所见所闻,特别是详细禀报了,莫离支不听劝谏,坚持攻打新罗的态度。唐太宗当即表示:“高句丽莫离支贼杀其主,尽诛大臣。夫出师吊伐,须有其名,因其杀君虐下,取之为易。”“今又违背我下的诏书的命令,侵暴邻国,不可以不讨伐他。”

唐太宗这里的“高句丽莫离支贼杀其主,尽诛大臣。”这件事发生在贞观16年(642年)。当时泉盖苏文任高句丽国东部大人,为人残暴,所有的行为大多不符合法律。高句丽国王高建武和诸位大臣商议要除掉他。不曾想事情泄露,泉盖苏文先发制人,设计将诸位大臣100多人全部杀死。又攻入了王宫,杀死了国王高建武,立其侄高藏为国王,自己立为莫离支,号令远近,专制国事。泉盖苏文长相魁梧,身上佩带五把刀,威风凛凛。每次上马、下马,都要命令其下属的官员、武将俯伏在地上,供其脚踏。每次出去行动,都要整队前呼后拥,老百姓回避不及,至于有的人自投入大坑山谷者。

唐太宗的这番话,明他认为,莫离支“杀君虐下”已经激起本国民众不满,为了大唐军队出征高句丽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因此他才决定出兵辽东的。

对于唐太宗的这一决定,大臣们中出现两种不同意见,谏议大夫褚遂良认为:“。。。。。。今乃渡海远征夷,若指期克捷,犹可也。万一蹉跌,伤威损望,更加兴起忿兵,则安危难测矣。”即不同意远征高句丽。群臣大多数坚持这种建议,尤其不赞成唐太宗御驾亲征。


状态提示: 第三百二十五章 谁伤威损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