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李世绩长城(1/2)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
第三百一十四章李世绩长城
李靖一边听李世绩分析,一边频频点头,等李世绩全部完后,李靖握着手腕高心道:“你这样的分析,正是韩信消灭田横的策略呀。”
李靖十分赞同李世绩的建议,于是两人定下了奇袭颉利可汗计划,趁着唐俭在东突厥谈判,颉利可汗放松守护防备的时机,由李靖挑选精锐的骑兵1万人,随身携带着20的军粮,直接进攻东突厥的牙帐,由李世绩率领大军直接奔向碛口,堵住颉利可汗向北逃往大漠的道路。
这一个行动计划是李靖、李世绩根据客观形式临时决定的,来不及向唐太宗李世民及时请示。李靖副将张公谨知道之后很不理解,认为皇帝下诏书允许颉利可汗投降,并且唐俭在那里谈判,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突然袭击他们。李靖则坚持兵机不可以失去,平定东突厥是头等大事,唐俭等人“何足可惜”。于是按照计划行事,率领大军夜里出发,李世绩率领大军紧随其后,直接方阴山进发。
大军出发的时候正当2月份,气还很寒冷,大唐军队的士兵顾不上寒风刺骨,也顾不得饥寒交加,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将东突厥颉利可汗擒拿归朝,以建功立业。当时的情景是这样: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莾莾黄入。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头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征。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行军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大军冲到了阴山,遭遇到了突厥的部下群众几千人,全部抓获,关押着他们随着大军行动,以防止有人跑回去报信。这之后,大军分成两路;李世绩继续率领大军向北进发,赶赴碛口做好拦击颉利可汗的准备;李靖率领部队则放慢进军速度,向颉利可汗的牙帐摸去。一切都按事先的制定好的作战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当时大唐王朝的使臣唐俭一行人已经来到了突厥牙帐,颉利可汗见到了后十分高兴,以为唐太宗同意议和了,不必要再仓皇向北逃窜了,于是就放松了警戒。
李靖派出了手下大将苏定方率领200骑兵作为前锋,趁着大雾的气悄悄前行,直接到达了距离牙帐只有七里远的时候,突然,被突厥的哨兵发现了。这时候再做抵抗准备,已经为时太晚了。
颉利可汗听到了大唐军队距离牙帐只有7里远的报告后大惊失色,急忙爬上快马首先逃跑,剩下的手下的将士群龙无首,一片混乱。李靖率领大军猛打猛冲,杀了1万多人,俘虏了男女10多万人,各种各样的牲畜几十万头。大隋朝义成公主来不及逃走,被当场杀死,颉利可汗的儿子迭逻施被活捉。唐俭则趁着大乱逃脱了,归还到了朝廷。
颉利可汗搜集了残兵败将,共有1万多人,想要北面度过碛口,向北逃窜。等到赶到碛口的时候,李世绩已率领大军严阵以待,切断了颉利可汗的退路。颉利可汗无奈,只好掉转马头,向西投奔他的从侄苏尼失。李世绩率领大军进攻,迫使很多突厥的酋长投降,一共俘虏了5万多人。
贞观4年(630年)3月,颉利可汗和苏尼失等准备投奔吐谷浑。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率领大军进攻逼迫,要求苏尼失交出颉利可汗,当时,颉利可汗已经众叛亲离,只好与几位骑兵连夜逃走,藏匿在大山的峡谷之间。
苏马失害怕大唐王朝怪罪他,就主动的将颉利可汗擒获。这时,李道宗的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也率领大军突然来到了,苏尼失的营帐,
将颉利可汗押送到了都城长安。随后,苏尼失也举众降唐。
到了这里,东突厥汗国被大唐王朝灭亡,整个战争前后历时不到半年。李靖是这次平定东突厥战役的总指挥,又率领大军两次正面攻击颉利可汗的牙帐,杀死的敌人、缴获的俘虏最多,对敌人打击最有力,lùn_gōng应居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对他道,李爱卿以3000的轻骑兵深入敌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
李世绩的功劳比李靖的毫不逊色,李靖的两次正面攻击,李世绩都做了配合的作战,堵住列军的退路,使颉利可汗最终被擒获,东突厥汗国因此灭亡,特别是李世绩首先提出了趁着颉利可汗和唐俭议和的时机,一举平定突厥的建议,并且身体力行,付诸实施,功劳可谓大也。
而且,李世绩率领大军奔跑偷袭的路程最远,从云中到达白道的直线距离有400多里地,从白道到碛口直线的距离有500多里地,实际的行军路程,当然比这多很多,可以,李世绩为了大唐军队的胜利,所付出的这种行军的辛苦,是其他将领没有办法可比的,而且他在白道也打了一次规模很大的阻击战,沉重打击了东突厥主力部队。
总而言之,李世绩为了这次平定东突厥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近臣们,隋炀帝杨广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只会构筑长城,以防备东突厥的进攻侵犯,情况认识之迷惑,也就到此了。朕今日委任李世绩驻守在并州,于是使突厥害怕威风凛凛的大唐军队而逃走,边境于是就安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