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手搏之术(1/2)
终于散朝了,皇帝拍屁股走了,官员也相继退出,仪仗才撤去。徐齐霖和小正太们出了皇宫,回到南衙,便可以下班各回各家了。
张慎行充满恨意地目光不时投过来,徐齐霖根本无视。要不是怕打得你鼻青脸肿,在朝会上站不了班而把事情闹大,老子还有更厉害的招数呢!
骑上马,伍菘卫护着,徐齐霖走得并不快。下班了可以轻松一些,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他猜想会有人来追他。
果然,时间不大,刘弘业和尉迟环便催马赶了上来。这两人倒也谨慎,在徐齐霖和张慎行彻底闹僵之后,没有公开明面地与徐齐霖表示亲近。
“徐兄弟——”见面寒喧之后,刘弘业便善意地提醒道:“张慎行很记仇的,吃了大亏,肯定不会善罢干休。”
徐齐霖拱了拱手,说道:“多谢弘业兄提醒关心。”接着,他露出鄙夷的冷笑,“缩头乌龟一个,来文的来武的,我却是不怕他。”
尉迟环笑道:“张慎行那个德行,哪是徐兄的对手?徐兄的手搏如此厉害,真令某大开眼界,摔得漂亮。”
拳术在先秦时称为“手搏”,即徒手技击,不用器械而徒手搏斗角力,这便是武术的本质。
《史记?律书》记载:“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随后的周朝,与猛兽手搏更成为一种武士风尚,被列为例行田猎中的保留项目。
你想想,赤手空拳与猛兽相搏,没有高强的武艺,超人的勇力,谁敢拿小命开玩笑啊!
所以,当时或许没有什么拳法套路,但却更加实用简练。你跟老虎耍花架子,啊呜一口,成虎粪了。
到了汉朝,武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汉朝为对付北方匈奴人,大力提倡民间习武,晁错便建议,“居则习民以射法,出则教民以应敌。”
民间尚武之风顿起,武术理论也随之发展。其中被视为迄今所见最早的武术著作《兵技巧》中便有《手博》六篇,推测是当时的拳法专著,可惜具体内容已佚失。
汉朝人习武时很注重力量锻炼,当时民间流行的方法有“翘关”、“扛鼎”,西楚霸王项羽便“力能扛鼎”。
在东汉末乱世中,身手不凡之人都成了“英雄”,在三国迷眼中有“第一猛将”之称的吕布便擅长手搏,拳法出众。
魏晋南北朝时,人们习武似乎更为勤奋,如今武林中人崇尚的“闻鸡起舞”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不少武术高手。
据《魏书?高祖纪下》,孝文帝拓跋宏练的是弹指神通,能以指弹碎羊膊骨;南朝梁武帝时名将羊侃则是鹰爪王,他抓住殿前柱子,手指能深隐其中。
而徒手单人表演性武术“拍张”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强调表演功能的武术更多地被称为“武艺”,武林诟病的“花拳绣腿”与其难脱干系。
但中国武术门派到明朝时才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套路,在唐代更是要开“武举”后才重新崛起。
所以,当时练的武术多是野路子,讲求实用,找个老师也是现身说法,在互相练习较量中长进。
“小技耳,不值一提。”徐齐霖摆手谦虚,心道:还有更厉害的呢,象那个寢技,我寢死他。
刘弘业挠了挠头,觉得尉迟环的夸赞不是时候,便岔开了话题,问道:“徐兄弟,好象薛宗贵对你也甚是不满,以前有过节?”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和我打过一架,他和一个小胖子都没讨得了好。”
“那就是他堂弟,被你挤走的那个家伙啦!”尉迟环说完又啐了一口,鄙视道:“什么玩艺儿,两个打一个。”
刘弘业心里暗叹,新仇旧怨加在一起,这梁子看来是解不开了。
“那薛宗贵、张慎行也有几个要好的兄弟,徐兄弟日后可要小心啦!”刘弘业再度关切地提醒,然后便告辞而去。
尉迟环却是没走,言辞颇为恳切地说道:“徐兄,不知令师是哪位高人,可否代为求恳,亦授我手搏之技?”
徐齐霖愣了一下,没想到尉迟环竟生出了这样的心思。想了想,说道:“小弟的师傅几年前在长安短暂停留,教了些手搏之术便云游去了,不知现下何处?”
尉迟环脸上立刻现出失望之色,年岁小也不懂得掩饰,拱了拱手,话也不说,便要黯然而去。
“其实,他虽教小弟手搏之术,却不许小弟以师父相称。”徐齐霖伸手搭在尉迟环的肩上,说道:“既无师徒之名,尉迟兄想要学习,小弟也不必藏私。若是有意,咱们一起切嗟练习,共同进步。如何?”
古代讲师承,徐齐霖若不这么说,便算是私下收徒,坏了礼数规矩。
尉迟环的脸上立刻多云转晴,喜道:“哥哥大度慷慨,小弟感激不尽。请哥哥回府稍待,小弟这便去准备束脩,很快便到府上拜师。”
“哎,什么束脩,又不是什么师徒。”徐齐霖赶忙拦住,说道:“就是切蹉练习,没别的说道。若是兄弟不忙,直接去我府上,见识一下练功房可好?”
“好,好啊!”尉迟环连声答应,回头告诉下人回去报信儿,他要先去徐府,晚些再回家。
尉迟环一路上高兴喜悦,哥哥、哥哥叫个不停,让徐齐霖心中也有些得意,咱也是有小弟的人了,虽然不当大哥好多年了。
得意之余,徐齐霖也有点小小的惭愧,他本意就是想找个陪练。说是不好听,就是个人肉沙包,尽管徐齐霖不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