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小白中的小白(1/2)
难得遇着个顺眼又勤奋肯学的小辈,索老心情大好,罕见地好为人师了一次,温言说道,“小寒,是吧,这红山文化啊,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然后在1935年对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
“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时期的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其中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
听着索老说了好半天,却一直没提及桌上的那个玉箍形器,着急等着答案的秦巧有些沉不住气了,出声打断道,“索爷爷,那这个玉箍形器就是红山玉器么?”
“巧巧,好好听索老讲说,多学学才好。”十分了解自己女儿的秉性,秦振海皱了皱眉,教训了她一句。
而索老似乎一点儿没受这对不靠谱的父女俩的影响,也没搭理他们父女俩,而是继续给许韵寒讲道,
“红山玉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其一,创作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摄象两大类。其中,仿生类是主要部分,指摹仿并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摄象类指摄取自然现象又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等。”
“其二,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动物形象注重整体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许韵寒听得很认真,思路也很灵活,听到索老讲到了红山玉器,边听也就边观察桌上的那个在她看来有些‘难看’的圆筒状,玉箍形器?!和索老话语中所说的玉器特征对比着,却似乎完全对不上号,听得一头雾水,只得打断下索老滔滔不绝的讲说,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请求道,“索老,您能结合下桌上这个,呃……玉器?!来讲讲么?”
“是啊,索老,这有个具体实物结合起来看,大伙儿都能听得明白些,嘿嘿,在场的大多都是业余的嘛。”许韵寒的提议立马得到了同样听得云里雾里的黎锦石的附和。
索老顿了顿,瞄了一眼站他对面笑嘻嘻的黎锦石,忍不住数落几句,说道,
“人小姑娘这么要求可以理解,毕竟小寒刚才已经说了她完全是新入行的新人,也一点都不了解红山玉器,你小子可是在这个圈里混了几十年了,还敢说自己是业余的?!我可是记得几年前我就帮着你收到过一件红山玉器,难道你也想说你没见过红山玉器实物?怎么着,还想老夫我夸奖你谦虚?!真是没出息得紧!哼!”
被好一顿数落之后的黎锦石嘿嘿嘿笑了几声,仍是嬉皮笑脸地模样,积极为自己辩解道,“那个啥,我也一直在进步呀,您看今天我带来的不就是个好的么,我也能捡漏呀,我只是进步比较慢,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也很多嘛不是。不过,索老,您想,我老黎这么些年可是一直在向您请教呀,这学习的赤忱之心可是一直很高的呀!是吧,嘿嘿……”
索老对于这位熟识多年的,常年以脸皮糙且厚的晚辈向来不留什么脸面,时不时就数落两句是惯有的,数落完便又继续说回正事,“小寒,你先说说你对桌上这个玉箍形器的看法,我听听。”
答应了声,许韵寒再次拿起那个她眼中的‘丑丑的圆筒物’仔细看了看,摸了摸,入手仍是一片冰凉,没有任何异象,那么必定是个现代仿品了。
从形状上来看,玉箍形器呈长筒形,一端斜口,一端平口。斜口的口沿薄而有刃,而平口这边两侧各钻有一孔。从平口正视玉箍形器,它不是一个正园,而是一个扃园;而较长的筒壁并非与平面垂直,而是在上面三分之一处有一个略向内弯的弧度,大体呈现出一种老青色,其上还有很多斑驳的沁色,许韵寒想了一会儿,组织好语言,才说道,
“这个玉箍形器的用料应该是岫岩青玉,造型浑厚,凝重朴素,至于别的,我确实没能看出什么,实在是水平所限啊。”
索老听完后抚了抚胡须,轻点了点头,说道,
“大体上的外在体会倒是说的还不错,确实,红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纹饰,多采用打洼工,也就是俗称的瓦购纹,线拉工也很少,纹饰一般都是用玛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制而成,所以红山文化玉器一般边缘都是有尖薄刀状之感。小寒,你只在这个玉箍形器看出这些,那主要是什么让你认定它是件仿品呢?”
这个索老还真是,非得问个所以然么?!许韵寒心里腹诽了句,但人都提问了,她又不能不回答,“那个……我之所以判定它是假,其实是因为我根本不认识这个,翟老板肯定注意到了,我的那张纸上,写的是青色圆筒……”
青色圆筒……大家默了几秒,在这个圈子里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小白的小白。
翟译民轻咳了声,“小姑娘确实写的是,青色圆筒……呵呵,当时我看的时候还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不过小姑娘形容地还是很贴切的呀。”
“是呀,很贴切!”众人都笑起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