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变化中的渭州(2/2)
心诚意,格物致知”八个字。更具体的,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张载觉得,蜀学虽然不尚义理,不唱高调,但是在“如何做”这上头,算是诸派当中头一份的扎实。
好东西,就要学,于是晚间的时候,张载常常捧着解不开的数学题过来,让苏油讲解。
苏油自然是耐心解说,政治家的本质,就是影响大多数的人,让人接受自己的思路,一起向自己的政治方向努力。
关学,完全可以成为蜀学的政治盟友。
李复和阿囤元贞,如今可以说是掉了个个,一个成了蜀学弟子,一个成了关学弟子。
大多数普通人,却没有忧国忧民,拯时济世之心,他们只想吃饱,睡好,开心。
比如休沐的军士和做生意的商人,吃饱喝足后,城中能供开心的可去之处也不少。
方知味的旁边,就是一处茶馆,仨老头早中晚,用还熟练的汴京官话说书。
上午是《五代》,下午是《三国》。
孝子忠臣,贤君良将,这个东西叫平话。
到了晚上,休沐的军士们都被逼着回营了,说得书就换成了杂记,也叫浑话。
其中不少偷情野合神仙打架的荤故事,明明是一个老头在上边说,一样听得下边那些老少爷们们脸红脖子粗。
这也是本事儿,听闻小苏探花将之称为码头艺术这可是汴京码头上最正宗的口书手艺。
还都是有正经传承的,《五代》的尹常卖,《三国》的霍四究,讲浑话的孙十五,都是家传的渊源。
渭州城,诗词歌赋咿咿呀呀的唱曲儿是没市场的,如今可就这样的艺术形式才受欢迎。
状态提示: 第三百九十四章 变化中的渭州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