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抗旱不是容易的事(1/2)
御史王守成刚才被李佑不理睬的态度激怒了,他说道:“齐王殿下,你不要东拉西扯的,你说说为什么要殴打崔炳石?”
李佑怒了,他决心狠狠打击这些跟自己过不去的家伙,免得他们找自己的麻烦。 x 23 u
他说道:“父皇,崔炳石这个狗奴才,看到儿臣要离开长安了,于是觉得是父皇您冷落了我母妃了。他狗眼看人低,竟敢欺负我母妃,还请父皇为我母妃做主。”
李世民大怒,说道:“该死的狗奴才,真是不知死活。齐王,你说说,他是怎么欺负你母妃的?”
李佑说道:“请传证人上殿。”
大臣们都反应过来了,合着李佑早就做好了准备,李世民一定也是默许了的,看来人家父子真的是在演戏呢。他们暗自庆幸,没有跟着那些御史们出头弹劾李佑。
不久,阴妃娘娘的侍女巧云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太监和一个宫女。
巧云和众人行礼后,直接就哭了起来,说道:“陛下,娘娘受到这个崔炳石的欺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他经常克扣娘娘的份例,您看看,他昨天给娘娘的东西。”
她身后的太监和宫女将手中的东西举过头顶。
王德过去看后,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这些东西都是次品。崔炳石的确有欺辱阴妃娘娘的行为。”
李世民瞪起眼睛,还没说话,御史王守成说道:“陛下,即便如此,处置崔炳石也应当按照相关的法令进行,齐王殿下擅自打人应当受到处罚。”
李恪心中郁闷,暗道:“这个王守成也太没有眼色了。”
李佑说道:“你叫个什么?”
王守成说道:“臣是御史王守成。”
李佑说道:“真是奇了怪了,昨天皇宫里面发生的事情,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宫中规定,不准太监和外臣相互勾结,你一个外臣,是如何知道的如此详细的?难不成你偷偷进宫去了?”
“你……臣没有。”王守成头上的汗珠立马冒出来了。
李佑乘胜追击,问道:“你说,是谁给你通风报信的?还是有人指使你的?说!”
在这一刻,大臣们忽然有些恐惧感,这个混不吝王爷,看似胡闹,但是每一次辩论,都能够抓住要害,直入主题,实在是厉害无比。
“啪”的一声,李世民的大手拍在龙椅的扶手上,他喝道:“王德。”
“奴婢在。”王德应道。
“立刻将崔炳石杖毙,严查他身边的太监,有为虎作伥者一律杖毙。”
他接着喊道:“马宣良。”
从龙椅背后闪出了侍卫总管马宣良。说道;“臣在!”
“立刻将王守成关进掖庭,严加审问。”李世民说道。
马宣良带着几个侍卫将王守成押了下去。
大臣们看到眼前血淋淋的一幕,都有些噤若寒蝉。
李佑说道:“感谢父皇主持正义,儿臣告退。”
原本今天是讨论防治旱灾问题的,被崔炳石的事情一闹,李世民暂时忘记了。于是就让李佑离开了。
望着李佑离开的背影,大臣们竟然产生了仰视的感觉。
水旱灾害历来是朝廷重大事项,关系着社会稳定甚至社稷安危。李承乾、李恪和李泰都提前得到了消息,说今天早朝要研究关中地区的旱灾问题,也都提前做了功课。
李佑走后不久,李世民就拿出了关内道的奏章,将渭南、陈仓等地的旱情进行了通报。
关内道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均,主要水资源都集中在了长安地区,其余地区大部分都缺水。从古至今,这里都是旱灾频发地区。正常年景,风调雨顺,粮食生产尚可保证当地百姓生活,一到干旱年景,人们就外出逃荒。1929年的陕西旱灾最后导致30万妇女被卖,500万人死亡。
李承乾首先站了出来,他列举了历史上关中旱灾事件,坚决主张抗旱。他提出打井,提前准备粮食,周边地区官府做好接纳灾民的准备。博得了众臣的赞成。
李恪和李泰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众位大臣都夸赞几位亲王为百姓和朝廷着想,堪称爱民的楷模。
可惜的是,他们都是纸上谈兵啊。
户部尚书高静明出来说道:“陛下,经过去年的水灾,粮食减产、赈济灾民、加上对吐谷浑用兵,户部的库房已经空了,没有能力实施抗旱赈灾。”一句话,要钱没钱,要粮更没有。
工部尚书皇甫睿出来说道:“陛下,打井抗旱固然是良策,可是臣估算过了,要想解决旱灾问题,至少要打出4万口井。还必须保证每口井出水才行,按照以往的比例,大约要打十万口井,才有可能保证4万口井有水。
因此,要靠打井抗旱,需要打十万口井。每口井的成本平均要10贯钱,这笔钱还要靠户部筹措。”
高静明马上说道:“陛下,这可是100万贯钱啊,而且还只是打井,赈灾全部下来,至少要260万贯,户部绝对拿不出来。”
房玄龄出来说道:“陛下,眼前的灾情刚刚出现面头,大张旗鼓的组织抗旱,容易引起恐慌,百姓们没有钱打井,他们会提前外出逃荒,无人照看庄稼,旱灾会人为地变得更加严重。”
三位重臣的话,立马将大家震得无话可说,三位亲王的建议也立刻变成了空话。
大殿上议论纷纷,却没有人能够拿出主意来。
李世民一筹莫展。他想说自己掏腰包也要抗灾,可是这是260万贯钱啊,根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