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安置百姓,三全其美(1/2)
第二天,贾诩简单收拾了番,带着两百亲卫兵上路了,离开上党,前往太原郡治所晋阳。
对此,洪南没太关注,只是让亲卫兵好生保护贾诩的安全。
洪南相信,贾诩此去,定能满载而归,张燕、白绕等,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正午时分。
在看过蔡琰后,他带着典韦,去了郡守府侧堂。
堂内,有十几个官员忙碌着。
洪南走了进去。
“主公。”
“不要多礼。”
来到一旁坐下,洪南问道:“文优啊,我昨夜想了想,六十多万老弱妇孺,全都迁移到上党,是否有些不妥?你可想到安置之法了?”
“主公担忧的是...?”
洪南道:“你想啊,这些人没有土地、财产、食物,连劳动力也没有,到了上党以后,如何生活?就靠着我们救济?那就算我是座金山,也养不起啊。”
“六十多万人,这得吃多少粮食?”
李儒叹道:“不瞒主公,我也正为此发愁呢。”
“接纳这些百姓,好处是有,但坏处也不少,就像主公说的,他们什么也没有,张口就要吃饭,一切都得靠我们救济。刚才我算了一下,如果此刻迁移,救济到明年秋收,得消耗粮食二十万担,就算节省一点,每日两粥,也得消耗至少十五万担。”
如此庞大的数据,如此大的消耗,让洪南不由心神一颤。
想了想后,他问道:“那你可想到什么办法了?”
李儒道:“我已经派人去冀州、幽州、兖州等地购粮了,三个月内必回,如果不出现意外,到时就能有足够的粮食接济百姓。”
洪南苦笑不已,说道:“你想的也太好了吧,在袁绍、曹操的地盘上购买粮食?能购买到多少?他们还缺呢,要是被发现,怕是血本无归。”
“这个办法不行,你还得再想想...。”
计策一出,立刻就被洪南ps掉。
接下来,两人都没有说话,埋头苦想。
这个问题不解决,六十万老弱妇孺就无法安置,也不敢贸然迁移。
原本以为,李儒既提出接纳太行山脉的百姓,定是早已有了解决之法,但没想到办法竟然这么蠢,让洪南不由有些失望。
“咦?我倒有个办法!”盏茶过后,洪南突然站起身,面带欣喜之色。
李儒急问道:“主公,是什么办法啊?”
洪南没有急着回答,在堂上走来走去,继续完善自己的想法。
过了许久,他才坐下道:“文优难道忘了,我们上党郡,也有近二十万百姓呢,他们可以帮忙啊。”
“你等下去传令各县,发布一个公告,为了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家庭,至少收养两到三人,愿意多收养的,咱们给发放钱银。”
“如此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李儒眉目一怔,笑道:“这倒真是个好办法啊。”
“不过...。”
转眼间,他又皱眉道:“那些年龄不大的孩童、美貌的女子、倒是很多人愿意收养,但那些行将就木的老人,看着都碍眼,谁又愿意自找麻烦?”
洪南一愣,皱眉道:“你没理解我的意思吧?”
“让他们收养老弱,是想让他们帮忙,不是将人直接送给他们。更不是送媳妇、送传宗接代的孩子。等过了明年秋收,家家户户有了粮食,这些人就可以自力更生,不用再寄人篱下。也就几个月的事,我看事情没你想的那么复杂。”
“我们没有收取百姓的赋税,免费的送土地给他们,难道他们连这点忙也不帮吗?如果是这样,那这百姓我要来干嘛?”
李儒顿时结舌,拱手道:“那卑职这就去安排。”
“等等。”
洪南冷静下来,想了想后,坐下道:“你说的也对,人都是自私的,如果将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一个美女放在面前,那他们肯定不会选老人。”
“你的公告上,就不要说有孩子和妇女了,只说赡养一年的老人。如果没有人愿意,那就给予少量的补助。”
听到这,李儒糊涂了,问道:“主公,那孩子和妇人呢,当如何安置?”
“把他们留下,咱们养,你觉得如何?”
“啊?”
洪南笑着道:“其实,孩子和妇人,都是极少数,不会超过十万,咱们养得起。”
“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当个童子军,接受简单的训练,等以后长大了,不就能效命疆场?至于那些妇人,可以让他们做些针线活,为我大军缝制衣物。你觉得如何?”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李儒佩服道:“主公真是好谋划,这等办法,再没好的了。”
“卑职这就按照主公的意思,让各县县令贴出公告,看看百姓们是什么反应,如果百姓愿意收养,等文和从晋阳回来后,就予以实施。”
说完,他也忙碌去了。
洪南端起桌上的茶樽,喝了一口,心里想着许多的事。
刚才说的这些安置老弱妇孺的办法,是他临时想起的,没经过深究,如今细细想来,似乎觉得,可以更加的完善,对上党郡的势力也助力不小。
就如童子军,从小接受训练,在黄巾军中长大,等过几年,对黄巾军定是无比的忠诚,而经过训练以后,他们也掌握了战场杀人的技能。
只要几仗打下来,就能打出一支铁血精锐!
还有妇女,从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作用,也就缝缝补补,替士兵们做衣服;可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