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十 三章 化 险 为 夷(1/3)
第三十三章 化险为夷
永明饭店李老板上了牌门板刚扭转屁股准备进屋,感到有一只大手搭在他肩膀上,他回头一看,说:“你俩来啦,快进屋,大伙都等着你们哩!”来者原来是大虎和铁蛋.
三人进屋后,李老板顺手将店门上的木门栓插上了;这样外面即使来人也进不了屋,只能拍拍屁股走人.殊不知屋内人声鼎沸,言谈甚欢.是啊,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可以相互唠磕了.须知,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虽同在一个屋檐下打工,锤子声相闻,但素于往来呵.
究其因,一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产生什么组织,专搞发动群众之类的活儿;二是从国人自身的性格分析,常言道:各人自扫门前雪,岂管他人瓦上霜.三亩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到了这种境界,就是天塌下来也是闲话一句:关我啥事体?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随着时空的变换,人类的内心世界诸如恩爱情仇啦,宁为风尾不zuò_jī头的价值观啦等,虽没有变化,但因技术进步,它的外包装却非同往昔.具体到打工仔这一群体,虽然他们身上穿的仍是农村带来的对襟衫和大裤裆大裤管大腰身的裤子,就是裤腰可折起来,然后在外面束上一根布腰带的那种裤子,脚上蹬的是老家带来的圆头布鞋,但他们也感到自身已悄悄地发生变化.
打工仔们感到自身的肌肉(力量)在一天天增长,他们不再靠天吃饭,像家乡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现今转型啦,成为手艺人了.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昔日的农民不必再永远禁锢在黄土地上,他们可以外出,凭体力,凭技术,挣一口饭吃.只要有真本事,一招鲜吃遍天!就像制造所那个老实巴叽,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的大虎,他那双蒲扇似的大手可巧夺天工唉!除了没见大虎像过门的巧媳妇飞针走线,什么样的绝活难活到他那里,都被他这双神奇的大手一一化解了. 嘿,咱们打工仔真有力量了,离了咱国家真玩不转哩!
大虎在制造所的名声如日中天,如雷贯耳.打工仔们倾慕他为人实诚,“一根筋”,人们戏言,他前世里不知是哪个系列的菩萨,或哪一路的物仙,如树仙啦,忠诚的“蓄仙”啦,经千年不止的刻苦修炼,跳出物界,成为大仙;为践行救人出苦海的天道,他来到人间……
大虎的洋插队经历,在制造所传得出神入化,什么他不但没有被落井下石,淹死在朝鲜的海边,还安然无恙地拽了个外族人荣归故里;在国家需要用炸药炸死入侵的洋鬼子时,大虎他又急国家之急,硬是插手空拳将狗日的炸药搞了出来,炸得日本人缺胳膊断腿,命丧黄泉.干了这些”神”事,大虎还是那个大虎,他波涛不惊,认真做他的事.
人群中开始流行大虎是神仙下凡的说法,不然他何以有如此高的定力?他没有城府,自已落魄时还想着如何帮人?得势后也没见他在制造所拉山头,成立什么“战斗队”,占山为王,混个出人头地.他从不要求别人为他干点什么,大伙相信,凭他那双无所不能的“上帝之手”.在俗界没有什么能难到他的.
“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超凡脱俗到如此境地,尘世的声色犬马对他都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惟一的解释,他抑或是天外来客,是凡人中的耶稣,是专门到人间来替人受苦的.
大虎与铁蛋进到堂屋,这里已是高朋满座.人们喝着红高梁,嚼着油炸花生米,啃着猪头肉,一路谈笑喧哗; 没有吃过晚饭的人,张开青筋暴突的大手,捞起一张大煎饼,卷了卷, 蘸了大酱,就塞进口里,一边还嚷嚷:“老板,大葱在哪儿?”
李老板拿着青青的大葱闻声而至,“来喽.”
大虎找了个角落挤进去坐下.铁蛋来到两个桌子中间,那里坐着最早到场的两个青年,铁蛋将他俩各自掰开半个人的位置,像现今的插队似的硬是挤了进去坐下.
“你们两个看样子是先到的,”铁蛋望着两个他熟识的年青人,在他俩面前摞起的杯盘似山高,心想他们俩是吃饱了喝足了.
“咱俩将第一轮的饭菜都打扫干净了,你们后来者等着吃新鲜的吧.”一小伙子不好意思地擦着嘴巴说.
“书归正传.”铁蛋说,“聊聊你俩了解到的情况吧.”
两青年望了一下四周,稍显迟疑状,意思是:在座的有潜伏吗?
“没有关系,来的人都是咱兄弟,”铁蛋说,然后他用眼光示意大虎,意思是:开始吧!
大虎几乎用看不出什么反应的眼光回应.
“弟兄们,今天约大家来是为一件事,”铁蛋顿了一下,道:
“大伙也心知肚明,俺不在此瞎子点灯白费腊了.俺想听听大伙了解到啥情况,听到啥,看到啥,随便说……”铁蛋做了简单的开场白.
在座的都是大虎和铁蛋的粉丝,且都是正儿八经已经成功转型,用现在的话就是有固定工作和固定居所的城里人了,他们没有暂住证,也没办户口,但他们是城里的中流砥柱,是中国最早一代的产业工人,政府办洋务需用他们.
今儿个他们被约到永明饭店唠磕,十之八九不知道被“约谈”的内情.事先他们听到铁蛋要哥儿们打听一些事.大伙知道铁蛋与大虎的铁血关系,也钦佩他俩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忠义肝胆,共事那么些年来,大伙中的有心人发现,大虎和铁蛋热心替大家办事,办完了也就完了.该干啥还干啥,从不沽名钓誉. 他们似乎是外星人,或出家人,对名利万物都看得如此空泛,这在西学和理论还未在这块黄土上形成气候之前,唯一靠谱的解释是,他们是中华“和”文化,“血亲”文化和易文化的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