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分钱冷饮活动(二合一)(2/3)
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和用户的人身健康,所有冷饮原料都是爱团统一采购的大牌货,至于包场的目的纯粹只是借用一下场地而已。虽然此时的中海气温已经超过了35,爱团提供兑换的饮品也只有几种最常见的口味,但是这些不利因素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
喜欢占便宜和凑热闹几乎是所有人类共同的特性,往常五元十元的饮品,现在只要一分钱,稍微有点好奇心的人就会留下来看看。
如果说最开始还有人表示怀疑的话,等身边的朋友真兑换成功了之后,几乎所有知都来了兴趣。
对于人均电脑拥有量居全国前列的中海市来说,人们想要注册个账号,简直不要太容易。
更别说爱团早就开通了p站点,虽然体验不佳,但是却不妨碍用户们通过手机注册成为会员。
哪怕很多人想不明白爱团搞这种赔钱大甩卖到底是图个什么,但是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凑热闹的心思,上次有这么大便宜,可占的时候还是土地革命时打土豪分田地的年代。
为了瞧一瞧稀奇,有的店铺队伍门口甚至排了好几十米的长队。
好在爱团对组织这种活动早已驾轻就熟,早在筹备初期就找好了兼职店员。
反正冷饮的整个加工过程就是加料,冲水,封口三个步骤,连培训都不用就能上手。
歇人不歇阵,三天时间里,销量最大的店铺一天足足卖出去3000杯水,平均一分钟3到5杯,兼职小哥累的手都快抬不起来了。
200年的时候互联仍旧算是一个比较神秘的行业,几乎没有企业会跟线下结合的这么深。
就算深处时尚之都的中海人也没见过爱团这么狂野的架势。
差不多所有中海本地的媒体都报道了万人排队买奶茶新闻,大大增加了爱团的知名度。
当然这种盛况少不得爱团在后面推波助澜,光是公关公司就委托了三家,润笔费和广告费就送出去至少200万。
钱肯定不会白花,先不说新闻报道对销量的促进作用,单单是大幅提升了人们的信任程度这件事就不止200万。
毕竟团购也是线上交易的一种,信任问题才是推广初期最大的问题。
跟面对面的结账不同,花费几十上百元只得到一串随机的数字乱码,任谁也得怀疑下它的有效性。
而此时媒体恰到好处的“如实报道”就成了为爱团背书的手段。
当所有媒体都在宣传爱团的时候,看到报道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对爱评产生信任感。
多管齐下的效果很是出人意料。
截止到周日晚上12点,三天的推广时间,光奶茶店验证的新会员数就有近十五万人,平均每家店铺每天吸引500人。
按照运营部门最高3000元每天的包场价格来算,拉新的人均成本在5到6元左右。
虽然对此时的企来说,五元一个新用户已经称得上是天价,不过张十三还是认为物有所值。
“一分钱冷饮”活动最大的收益倒不是这15万的新用户,而是通过这件事情衍生出来的影响力。
先不说后续的新闻报道,单单口碑传播的效果就已经值回了票价。
不考虑房租和人工的话,一杯冷饮的物料价格大概在零点五元到一元左右,其中占打头的还是爱团n制的广告杯。
之前指定计划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提议过,按照成本价来销售,不过最后还是被张十三否决了。
连占大头的房租和人工费用都出了,根本没必要考虑从物料费这种小地方省钱。
毕竟一分钱一杯冷饮和一块钱一杯冷饮给人的冲击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分钱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那就是白得的,而一元的话人们还得考虑一下需不需要,值不值得。
当然,这些运营思想都是张十三通过后世的各种案例总结的,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为过。
领先时代至少五年的推广思想不负众望的完成了它的使命,或许在十年之后,一分钱冰饮事件都可能是很多企拿来研究的经典案例。
当然,除了冰饮活动之外,类似老用户邀请新用户、联合商家举办促销活动等方式也为爱团吸引了大批的信用户。
毕竟万的购买力完全不亚于后世的一亿元,还是拿房子来举例,此时中海的房价尚不足1万,2000万就是差不多二三十套房。
就算十年后的某个企业用卖了二三十套房子的前来搞事情的话,依然可以震撼中海滩。
所以这一周对中海核心地区的人来说完全就是爱团狂欢周,吃喝玩乐哪都便宜,团购这种新颖的消费模式一下子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吃饭之前先查评价再团购,仿佛已经成了一种既时髦又有钱的新型消费方式。
经此一役,爱评和爱团后台统计的中海地区平均日常访问量,分别增加了多。
作为实际组织者的邓佳怡对此非常满意,要不是偶然还能在街上看到聚团的广告,她都忘了自己原来是来跟聚团干架的。
而对王庆国来说,这一阵儿的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
之前猎头秘密联系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才华终于得到了承认,于是只是简单的犹豫了一下,便放弃了爱团的一切转投聚团的怀抱。
毕竟“市场副总监”的名头听起来要比一个地级市的“区域经理”好听得多。
她以为他会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才华闯出一片新天地,然而有着诸多作弊手段的张十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