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乌海县衙(1/2)
沈凌烨素来对清涵的话都是言听计从,自然没有其他意见。
反正五原这边基本情况已经掌握,所缺的不过是机会和时间,不管怎么做也得按部就班慢慢来。
所以夫妻二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在五原县休息一日,然后就直奔乌海。
八月初八,沈凌烨一行从五原县启程出发,前往乌海,乌海离着五原不算太远,也就是一天多的路程。
这一次沈凌烨等人没有在半路上耽误,而是直奔乌海县城,沈凌烨要去见一见那个蒋知县,之前给了蒋知县一次机会,沈凌烨要知道蒋知县是否改过自新。
八月初九中午,一行人来到了乌海县城。
蒋知县见到沈凌烨一行自然是吃惊不小,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立即安排沈凌烨等人住在驿馆之中,然后命人送去了米粮菜蔬等物,安排人预备午饭。
“真没想到殿下会来,下官还打算这几日前去丰州拜见殿下呢。”蒋知县安排好一切,与沈凌烨在驿馆的会客厅里闲聊。
“孤出来有些时候了,就是想四处走走看看,北疆是个不错的地方,孤既然要留在此地,自然要多了解一下,也好心里有数。
怎么样?蒋大人如今对乌海县,可有一个新的认识了?”沈凌烨来的目的就是这个,此时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问道。
蒋知县点点头,“不瞒殿下,下官从丰州回来之后,便带着衙门里的官吏差役去下辖各地转悠体察民情。
费了些时日,倒是对乌海有了一点儿了解,熟悉还谈不上,能够略窥一二。”蒋知县看上去很有自信的模样。
“哦?那就请蒋大人说一说吧,孤听着。”沈凌烨来了兴致,含笑点头,示意蒋知县可以随便说。
这蒋知县看样子的确是做了不少功课,竟是丝毫不打怵,自信满满侃侃而谈,便把他这些日子看到、听到的、自己总结的一一说了出来。
乌海在大齐西北,以前与北狄接壤,再往西就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地理地貌比较特殊。
被称为三山两谷一条河,三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平行排列,中间被隔开成两处平坦的山谷,黄河从境内流过,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乌海这边的气候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秋季气温急剧降低,春秋时间特别短,冬夏时间长,夏季光照强烈。
土壤大多都是沙土,比较肥沃,基本上北方能够种植的作物在乌海都可以生长。”
“乌海以西就是荒漠,风沙大,所以乌海这边也很少有高大的树木,基本上都是矮小的灌木。
不过当地出产好多药材,甘草、锁阳、肉苁蓉、麻黄、远志、罗布麻等等,都是很有用的药材。”
蒋知县很显然是做足了功课,对乌海县了解的比较透彻,这回可不会被沈凌烨问住了。
“下官这阵子也就打听到这些,等着秋收过后,下官会再去各地瞅瞅,应该还会有别的收获。
如今乌海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百姓种出来的东西不好往外卖。
这边地形特殊,许多地方不适合种粮食,只能种其他作物,可如今外地客商不过来,种出来的这些东西,没人收,这才是大问题。”
蒋知县所说,与其他地方面临的问题差不多,战乱影响,外地客商都不太敢过来,导致了本地出产不好销售。
“蒋大人,你说说,你这边都有什么特别的出产,需要往外卖?孤可以帮着想想办法。”
沈凌烨也着急在这上头,他已经跟清涵商议过了,回去就写信给袁家三舅,让袁三舅联合一批客商过来一趟,北疆这么多好东西,必须想办法卖出去。
“回殿下,咱乌海出产不少好东西呢,一时半刻的让下官说,下官还真是说不全。
各种药材和粮食就不用说了,其他的像葵花,咱乌海出产的葵花籽,粒大饱满,炒熟了香得很。
以前每到九月十月,不少外地客商都过来收了回去做炒货,过年了谁家不预备点儿瓜子?”
“不光是葵花,这边还出产一种籽瓜,看外表像西瓜,可里面的籽特别大,还特别多。
百姓将里面的籽儿收拾了晒干,炒熟了比葵花籽还香呢。
还有花生,这边出产的花生颗粒饱满,大红皮,出油特别高,都是好东西啊,可就是没人来。”蒋知县说起这个,也是忍不住叹气。
沈凌烨听了蒋知县这话,也是忍不住叹气。
这些东西别处也有,就算乌海这边的品质比较好,可并不是完全不可取代,客商可来可不来,所以才会有这种尴尬的情形。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乌海,应该说整个儿北疆都面临这种情况。
“此事,孤一时半刻没办法给你好的建议,你让孤再想想,或许会有什么办法也说不定。”
为今之计,不单单是要把客商引进来,更重要的是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独一无二无可取代,这样才能吸引住那些客商,可是要怎么做,沈凌烨一时还真是想不出。
原本蒋知县还真的是挺期待沈凌烨能给出一个好的建议,此刻听沈凌烨这么说,多少也是有些失望。
“此事关系不小,的确不是仓促间就能想到主意的,殿下有心,下官也尽量努力,一定能为乌海百姓谋一个出路。”
正说道这里,厨房的厨娘过来,说是午饭预备好了,太子妃请太子过去用午饭。
蒋知县一听这话,自然不好再留下来打扰,于是连忙告辞。
沈凌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