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股文章 觊觎美色(3/4)
,开始认真做题了。圣言对她来说没有一点难度,每天背诵各种圣人经典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在一目十行和强大记忆力的加持下,她的知识量强大的惊人,应对这种考试完全是小意思。哪怕是有一些她略有些不太确定的题目,《十三经注疏》也会及时提示,让她保持着百分百的正确率。
青瑶在做题时发现,曲阜书院不愧是人族的顶尖书院,只是一个季考的试题竟比她之前做过的历年来的进士试的题目都要难,有些知识相当偏,要不是她平时兴趣广泛,涉猎丰富,还真不一定能答得出来。不仅如此,在时间上也更为紧迫,拿经义来说,一般经义考试都要单独拿出一天时间,就算是短一些,也至少要半天(3个时辰),但曲阜书院的考试却并非如此,只留给所有学生两个时辰,甚至愈到高年级时间愈短。这么短的时间就真的很考验学生的水平了。
这一次的经义考试的题目为:“不以规矩”。青瑶略思考了一会儿,决定采用八股文的格式来作答。
她上一世时,“八股取士”一生在答题时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而不许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当时的读书人只会埋头读书,照本宣科,而不关心时事,哪怕做官后也不会处理政事。但事实上,八股文这种格式在最开始却并不是这样的,它的雏形应该可以算到宋代的王安石,后来,明代的科举考试吸取了王安石经义的形式,并经一代代士子的实践,不断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使文章趋于精致、完美,于是典型的八股文逐步问世了。
八股文是一种严格注重行文格式的应试文体,所谓的“股”,是“对偶”的意思。八股文要求用对偶句行文,每篇经义都分为破题、承题、起议、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部分组成,虽说要求严格,但若是按照这一格式来写,作出的经义却也精彩。最重要的是,套格式速度比较快。
青瑶简单在空白的草稿纸上列出了八股文的格式,然后开始按照格式一点点填写。
首先是破题,因为题目是“不以规矩”,这句话出自孟子的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般来讲都是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连在一起说,但此题却只有上半句,所以不能连着下半句的意思一起说,只能在这半句上发挥,所以破题她决定用这句话:“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舆巧矣。”意为有圆规曲尺不用,就仅仅倚仗像离娄的明察秋毫和公输般的技艺巧妙了。以一个比喻来形象立意。
承题就要继续在破题的基础上来描述了。青瑶继续用标准的馆阁体在题纸上写道:“夫规也、矩及,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
再下来就是正式的起讲与入题。青瑶想了想,觉得还是围绕着这半句话的出处来展开为好,所以她在入题一句继续写道:“有如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诚哉明且巧矣。”
下面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青瑶都中规中矩地作着,没有太过于激进。及至到最后的落下,青瑶依旧没有脱离《孟子·离娄上》篇,她写道:“夫人之于离娄,不称其规矩,称其明也。人之于公输,不称其规矩,称其巧也。则规矩诚为后起之端。”
“然离娄之于人,止能以规矩示之,不能以明示之也。公输之于人,止能以规与之,不能以巧与之也。则规矩实为当循之准。”
“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哉?”
全篇写完,青瑶看了看滴漏,时间才刚刚过去一半。她从头到尾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了几个因为疏漏而写错的字,便又重新誊抄了一遍。而此时,整个考场只有她一人答完了。坐在上首的监考夫子瞬间发现了,露出一个不敢置信的眼神。
青瑶想了想,放弃了提前交卷,而是双眼微闭,开始在脑海中模拟诗赋题目来。曲阜书院的诗赋考试与科举考试又有所不同,科举考试一般只是命一个大方向的题目,如励志诗、哲理诗等,而曲阜书院的则要更难,除了大方向外,还会限定韵脚等。青瑶一向在诗词上比较弱,平日里也只是靠着脑海中储存的那些前世几千年的积累,遇到这种限制多的就有些吃力了。
滴漏很快全部滴尽了,监考的夫子几乎是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来收取的青瑶的试卷,他要看一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来的经义到底是什么水准。青瑶不以为意,收拾了东西就离开了教舍。第一天就考圣言和经义两门,现在考完了就可以回去了。
回生舍的一路上,众人基本上都在三三两两的讨论着题目,青瑶没有凑上。明天的两场考试,除了诗赋需要她严阵以待,另一门策论也是她最近才接触的,她还要再临时抱抱佛脚。
和她有同样想法的人显然不少,平日里人就不少的崇文阁此时几乎爆满了,青瑶费劲了力气想要挤进去,但她又不想与其他人有太多身体接触,缩手缩脚之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望洋兴叹。
而就在她一脸无奈准备打道回府时,邵堃突然出现在她身后。
“华师弟?怎么?你也需要跟他们一样临阵磨枪?”
青瑶摊摊手,“策论我可是才接触没多久,正心里没底呢,准备找一些往年的试题来看一看,谁想到崇文阁今天竟然这么多人!”
邵堃点点头,想到华家是医道世家,修儒的并不多,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