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7章 明朝的宗亲(1/2)
明朝青皮的绰号很多,大多以帮派的形式出现。如十三太保,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也有以手中所持器械命名的,如棒槌,劈柴,镐子等。
京城中的青皮,普通百姓又称之为“刺虎”,也有称作“闯将”。这些青皮成群结队,横行街市之间,欺辱良善,吓骗钱财。
当然,也有比较规矩的青皮,他们依靠给衙门当线人,或是开设“打行”为生。
“打行”并非是打家劫舍,而是收人钱财,替人挨打。
自从张居正出台一条鞭法之后,普通农户时常无法按时缴纳税赋。
按照大明律法,官府会判农户杖刑,也就是打上几板子了事。
如果农户自认为扛不过去,就会去“打行”雇一个身强体壮的青皮。谈妥价钱,青皮就会主动去衙门挨打。
官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深究。
很多和衙门比较熟的青皮,还会和衙役开些玩笑。
“你咋又来了”
“今儿替小南村的张老实挨打”
“啥价钱”
“三十文钱一板子”
“今儿的价钱可是有些低。”
“没办法,张老实家里太穷,拿不出那么多钱。都是街坊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
“得嘞,规矩你也知道,自个儿趴那去吧”
“小弟晓得不过还请诸位大哥高抬贵手,下午小弟还有一个十板子的活等着呢”
“打行”中青皮的工作,大体就是如此。
一个愿意挨打,一个愿意给钱,你情我愿,官府对此也不大理会。
朱和标就成为这样一个青皮,他隶属于京城南城区一个叫做“白虎堂”的打行。
白虎堂一开始人数并不多,也就是二十来号人。
替人挨打,替人坐牢,帮人要账,给官府当线人
凡是能够挣钱的活计,这些人都干。
加上这些人并不十分祸祸百姓,所以在南城区这片所谓的贫民区内,白虎堂的口碑一直还不错。
白虎堂的老大“坐地虎”王华虽然是个青皮头头,可头脑却十分灵活。
得知朱和标宗亲的身份后,就将朱和标招进了白虎堂,让朱和标专门负责替人挨打的差事。
朱和标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可当他挨打之前掏出辅国中尉的腰牌后,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按照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的等级排下来,朱和标是第七等的辅国中尉,应该享有岁入三百石的禄米。
如今虽然禄米领不到,变得穷困潦倒,以至于沦落为一个青皮,却是一个实打实有爵位的青皮。
衙门里的大老爷将朱和标的腰牌接过来看了又看,又运了半天的气,后只能一甩袍袖退了堂。
有爵位护身,官府根本管不了他。至于朱和标,该干嘛干嘛,一个板子也没挨着。
经过这么一次事情之后,朱和标立时抖了起来,承包了所有挨打的工作。
到了衙门也不说话,直接就把腰牌放在脑袋上顶着。
上至县太爷,下至衙役,对此都十分头疼。
后来去的勤了,衙役的班头就找朱和标谈话。
“您总这么干也不是那么一事儿啊衙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您也去的忒勤了
已经十多天了,楞是一个板子也没打过。这若是被人告发,县太爷也不好交代,大家伙儿的饭碗怕是也保不住
这样吧,衙门每天给您留两个名额。凡是拿着您的条子来衙门的,就走个过场,然后该家家。
至于您,也不用天天往衙门跑了,您看这样如何”
脸面都是人给的,衙役的班头说的客气,又请他吃了一顿酒,朱和标就一口应承了下来。
就这样,朱和标什么都不用干,每天白得两份儿挨打钱。宗人府的大门关上了,也断绝了朱和标后的一丝幻想。
从那以后,大明少了一个老实人朱和标,京城中却多了一个青皮。
只可惜家道中落,宗亲的招牌换不来饭吃。从政从商,朝廷不允许,务农务工,没人敢用。
为了能够活下去,朱和标咬着牙一路乞讨来到京城。
在他想来,皇帝是他朱氏一族的族长,总不会看着他饿死吧没饭吃没饭吃也没办法
没饭吃的人多了去了,一个一个的照顾,哪里管得过来。
“咣当”“二省之粮,犹不足供宗室禄米之半,遑论官吏俸禄和军队粮饷。”
这是皇明经世文编中的内容,也是真实的数据记录。
明朝宗亲成为财政巨大的包袱。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所有人都是苦不堪言,都在殚精竭虑地考虑,如何让这个包袱尽量小一些。哪知道皇帝的面没见到,宗人府就把他给打发了。
朱氏宗亲有名有姓的就二十多万,人人都来见皇帝,那皇帝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了。
朱和标就是就是茫茫青皮中的一员,他本是安徽凤阳府人,正儿八经的朱氏宗亲。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留给后世的族谱,“棣高瞻祁见,厚载常由翊,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他排到了“和”字辈。
嘉靖三十二年,天下岁供京师禄米是万石,需要发放给宗亲的禄米,总计是万石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约是万两白银,其中用于宗亲禄粮的,就有万两左右,将近总支出的。
山西一省留存的米麦为万石,宗室禄米却需要万石河南全省留存的米麦为万石,而宗室禄米却需要万石。
很多没有经济来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