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成汉内乱(1/2)
关于第23章故事简介:占据蜀地的成汉皇帝李雄病逝之后,因为李雄立自己的侄子李班为太子,引起李雄的亲生儿子李越,李期等人的不满,李越,李期二人借李雄病故,发动政变,诛杀了守孝的李班,李越拥戴弟弟李期继位,但二人无德无才,使得成汉朝政乌烟瘴气,皇室宗亲李寿起兵将二人诛杀,夺取成汉皇位。而成汉政权历经数年政局动荡,最终为其亡国埋下伏笔。
这则故事实际上跟咱们之前说的后赵帝国内乱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成汉政权终究是一个偏安蜀地的小国,蜀地再富庶,也无法支撑成汉政权内乱而引发的庞大开销,何况这个小帝国内乱迭起。即使在开国皇帝李雄励精图治三十余载,所积攒的那一点点财富和人心,也都消耗殆尽。李寿夺过来的不过是一个烂摊子。而且作为氐族人群的成汉皇室,在蜀地的统治,肯定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的。尤其是在李寿起兵攻入成都的时候,蜀地百姓肯定是人人思安的,完全不愿意看到兵祸不断的情景。所以这也就为桓温灭亡成汉政权,打下群众基础。
成汉作为氐族所建立的十六国时期第一个割据政权,也并非凭空出现,咱们接下来就说一说关于氐族以及蜀地的一些事情。
氐族作为古时候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聚集于西部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青海,甘肃一带,因为氐族聚集地靠近中原王朝牢牢掌控的关中地区,氐族各个部族的文化礼仪制度很早就已经开始汉化,并且其族群的生活方式已经在秦汉之际就便开始走向定居生活,所以我认为氐族应该属于半游牧半定居的民族,而且氐作为族名,毫无蔑称的意味,有史料记载,氐的称呼跟氐族部众生活的地势比较低有关,这就能够看到,我们的汉族先民对氐族的了解远比对其他游牧民族要清楚很多,并且与氐人相处比较融洽,氐族的名称更接近现在少数民族的名称。
实际上氐族和匈奴,羯族,突厥都是一样的,并不代表某一个特定的种族,也是有很多个部族所组成的,例如白马氐,清水氐,略阳氐等等,但是通过十六国时期,对于氐人族群的称呼就能够看出,氐人应该已经脱离了游牧民族,定居于这些地方,并以地名来命名自己的部族,在这点上反而与当时的世家大族的郡望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且历经数百年的半游牧半定居生活,氐人的人口增长应该是突飞猛进的,与我们汉族先民的杂居相处,其风俗习惯已经很接近于汉族先民,所以,氐人的汉化程度应该是当时游牧民族中最高的。
到了十六国时期,有一些氐族部族的汉化程度应该是已经很高了,尤其是作为流民领袖的李特所属的巴氐族群,从李特能够被流民推举为领袖就能看出,巴氐族群和汉族先民已经没有了什么太大的差别,因为在流民中,汉族先民应该还是占大多数的,但他们却选出来了一个氐人作为自己的领袖,可见当时氐人已经与汉族先民在相处交往上毫无隔阂,而且汉族先民也已经接受了融入自己族群中的氐人。
因为当时西晋王朝统治阶级的内斗和自然灾害的降临,汉化程度极高的巴氐部族的百姓,也就不得不跟随着贫苦的汉族先民们一起反抗西晋王朝的统治,巴氐部族的李特因为颇有名望而被推举成为起义军的首领,虽然李特兵败身死,但其儿子李雄继承其遗志,建立了十六国时期中第一个割据政权。
氐部族自然属于生活在巴蜀地区的氐人,而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并且物产丰富,地域富饶,所以在我国历史上每逢天下大乱的时候,往往占据蜀地的军阀都能够建立一个割据政权,在成汉立国之前,就有刘备割据巴蜀地区,延续汉祚的先例。尤其当西晋王朝内部纷乱不断的时候,统治巴蜀地区的益州刺史也想效法刘备,但最终被李特之子李雄所领导的起义军所攻灭,蜀地也就掌握在了李雄的手中,因为蜀地有得天独厚的立国条件,成汉政权也就建立了。由此可见,成汉立国有巴氐部族的李特家族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流民的领袖的因素,但是在氐族人口暴涨,西晋王朝内乱的背景下,汉化最早最深的巴氐人李特李雄父子成功的领导了流民的起义,占据了有立国条件的巴蜀地区,建立成汉政权,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巴蜀地区其大致范围就是我们今天的四川,古时候也称为益州。我自始至终认为,四川这个地方是上天赐予我们国家的一个风水宝地,其地域险要,身处内陆,却又物产丰富,占据我们国家最主要的两条水路黄河和长江的上游,在乱世完全有可攻可守的地利条件。而且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隅之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却又在西南腹地。从战国时期秦国攻灭蜀国,占据四川地区,也就拥有稳固的大后方和大粮仓,为其统一天下,提供了物质基础。一直到我国的封建社会结束,四川地区始终属于中原王朝的大后方,大粮仓。在中原王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四川地区常常处于一个独立王国的状态存在,即使到了近代的日本侵华时期,四川地区则作为全国的大后方而支援全国,出川抗战的四川军民达到了几十万之多,而且日寇侵华十余年,始终未能踏进四川半步,中华民国政府都迁都重庆,以避日军锋芒,可见四川对于我们国家来讲的重要程度。
四川地区北有秦岭,西有横断山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