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弭兵会盟(2/2)
,强于万千兵马。墨翟微微笑道:“鄙人门下弟子,精于实务,除去修学武技,还各有不同特长,都是利民利国、提高民生的技艺,他们平时可以制作农人耕种收获的农具,更轻巧的车辆,而且还能拉的更多;战时可以快速的制作出战车、各种武器,当然,攻伐弱小的不义之战我们绝不参与,坚决反对。”宋悼王拍着手说:“先生的大义,可以和古代的圣人相比,先生不仅教人明义理,而且还全力以赴的带头去做,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墨翟说:“宋国君王向来尊崇善道,以礼待天下,以和为贵,以天下利而不辞奔走,当年宋国君臣以自己弱小的力量,两次促成晋楚两霸和多国诸侯会盟,消弭兵戈,这也是我向往宋国,欣然前来宋国的理由。”
宋悼王得意颔首:“是啊是啊,尊序守礼,担当道义,我宋国的确是诸侯们的表率啊。”
墨翟所说的两次弭兵会盟,第一次是在周简王七年,当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晋楚两家势力逐渐强大,成为不可两立的对头,晋国为了打击楚国,派遣大臣去协助和楚国历来有着很深的仇怨的吴国,吴国逐渐强盛起来,连番攻击楚国的边界,楚国受到牵制,首尾不能相顾。同时,晋国却深陷内乱之中,晋国卿大夫之间互相攻翰,争城夺地,西边的秦国也和少数民族白狄联合起来攻击晋国。在此情况之下,晋楚两国都无意再行对抗,有意谋求妥协。宋国大夫华元审时度势,挺身而出,两方奔走斡旋,最终促成楚、晋首次召开弭兵之会。
是年夏,晋卿士燮(xie)、楚公子罢和许偃会盟于宋国都城商丘西门之外,立下盟约,盟约规定:“晋、楚两国不再互动刀兵,对外要合作统一,对方有了灾害要互相救恤,有了危机,也要援助,有人攻打楚国,晋国要出兵征伐他;有人攻打晋国,楚国也要这样做。”
好一篇煌煌盟文。
四年后,楚国首先撕毁盟约,先侵郑,后伐魏,晋国介入,爆发鄢陵之战,楚国败。湛阪之战,楚国又败。晋国虽然胜利,却内乱又起,晋厉公被重卿栾书、中行偃所杀,晋国大乱。
形势使然,晋、楚两国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这次担当斡旋重任的是宋国重卿向戌。
周灵王二十六年七月,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十四国拥有权势的重卿作为代表齐聚宋国都城商丘,共商会盟大计。
这次会盟规模空前,各大小诸侯国代表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威逼利诱,拉帮结伙,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东道主的向戌,各方安抚,讨价还价,终于使会盟顺利举行。
会盟前就有人愤愤不平的质疑:“晋、楚都是不讲信用的国家,只会追求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得到好处,他们哪里会守信用?”果然,会盟之时,楚国人的衣服内都穿着紧身的衣甲,暗藏着兵刃,准备着一旦对自己不利,就掀翻几案,以武力要挟,强行要众诸侯拥戴楚国为盟主。盟会之上,坚持要各国诸侯代表先歃血,后签约。晋国也不甘示弱,霸道的要求把晋国的名字写在盟书的最前边。不管怎样,万千杀机之下,盟约最终达成。
这是一份极不公平的盟约,弱小的国家成为被欺凌的对象。盟约规定: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楚的仆从国也要朝贡晋国,齐国是晋国盟友,只用朝拜晋国,不用朝拜楚国;秦国是楚国的盟国,也不朝拜晋国;小国邾国是齐国的附庸,滕国是宋国的附庸,连参加盟誓的资格都没有。
这份盟约虽然不公平,却有效的减少了战争的发生,此后十几年间,天下太平,晋楚两国之间四十年没有爆发直接的冲突,所以说,在墨翟心里,宋国是一个守礼好义的国家。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