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炉心融解(2/3)
州县的官吏都因为畏惧上天所降下的祸患而畏缩不前!这样的一种极端局面。最终逼得李世民不得不在朝中众多群臣的面前亲自上演了一出“生吞蝗虫”,眼见着李世民双眼通红的抓起被捕捉来的蝗虫生吞进肚,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有不寒而栗的感觉。他们都明白,李世民那双已经如狼一般通红的眼睛,不仅仅是对着他手中的蝗虫,还对着他们这些半公开消极对待蝗灾的朝廷重臣们,如果接下来,他们还不能按照李世民的要求积极救灾的话,那么李世民不在乎同他们彻底翻脸。大不了一拍两散,李世民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毕竟。一直以来军队都会站在他的身后绝对的支持着他。就这样,李世民以他绝对的强势压倒了自己的反对者们,逼迫他们行动起来,去解决灾祸的蔓延。而也正是在李世民坚决的救灾灭蝗的命令下,蝗灾终于被扑灭,只是,当灾荒过后,唐帝国北方的经济人口损失可谓惨重,至少在两三年之内想要恢复到原本的水平,是不太可能的了。
这一年,李世民却是是受苦了!石青衣在心中想到,毕竟。这一年多来,唯有他自己来承受这样的困境,而他的身边。却没有什么人能够为他承担!虽然看起来应该还有他的父亲,太上皇李渊可以作为依靠,然而虽然两人本是关系亲密的父子,却因为那场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使得双方之间的芥蒂已深,实际上。两人之间的避而不见,无论是对双方任何一方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那一场惨烈的往事,没有人想要永远的记得,那么忘却,便也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埃尔德兰的天空。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年中的李世民虽然极为的窘迫,然而,相比于他的前辈,前朝隋文帝以及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李世民的处境却无疑要好了许多,须知在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关中同样大旱,而隋文帝那时刚刚篡夺了北周宇文氏的基业,又因为大肆追杀北周皇族以及北周的忠臣的缘故,而搞得朝中人心惶惶,甚至就连全国各地驻军将领的武装叛乱也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那一场严重旱灾的到来,对隋文帝杨坚而言则无异于泰山压顶,因为赈济难民需要大量的粮食,而当时隋朝在各地所储存的粮食,则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军用物资,不可以轻易的动用,然而,如果对难民放任不理,则无疑又绝对会导致难民们最终被各路叛军所利用,最终,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毕竟,杨坚虽然手中握有天下军权,然而拥护前朝的叛军的力量也并不弱小,杨坚的平叛大军,其实并不能够占据绝对优势,而一旦难民的大量涌入叛军,则很可能会导致双方实力发生极大的改变,从而,导致局面的全面失控,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那时的隋文帝杨坚所面临的局面,其严重性远远要超过了李世民,而隋文帝杨坚在那时所做出的决定,就是封锁军粮,而亲自带领关中的难民前往东都洛阳就食,因为没有动用军粮影响到军队,所以一直到最后,杨坚的平叛大军都占据着优势,而一路上在杨坚的严密监视下,难民的队伍也一直安分守己,而没有出现任何暴乱。就这样,杨坚将难民平稳的带到了东都,从而避免了一场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帝国覆灭的危机!
而在宇文泰时期,宇文泰所面临的局面则无疑要更为的惨重,在那场关中的大旱之中,由于当时整个北方天下都正在大乱之中,以至于难民连逃命的地方都无法找到,只能坐在家中等死,以至于关中的人口锐减,据记载幸存者十不存一,而就在这个危机的关头,更为要宇文泰命的人出现了,他宿命中的对手,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已经率领着二十万大军攻入关中了,而宇文泰那时,因为灾荒的缘故,只能勉强凑齐了一万的军队,并且因为军粮的匮乏,士兵们常常饿着肚子,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怎么看,那时的宇文泰对上高欢都没有丝毫的胜算!然而即便如此,不肯服输的宇文泰还是做出了伏击高欢大军的计划,或许,那时的他就连自己也没有想到过会取得胜利吧。不过世事往往出乎意料,那一仗的结果却反而是决意拼命的宇文泰打垮了高欢的军队,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高欢自认为优势很大,于是他得意忘形了,从而导致了失败……
所以,与他的前辈们相比,李世民所面临的局面其实并不算太坏,至少,此时的他并不需要面对来自于外部的强大敌人的威胁——草原上的霸主突厥帝国在与唐帝国几乎同时遭到了巨大的灾害侵袭,因此此时内部也是哀鸿遍野,自然无力南下趁火打劫,因此,李世民此时所需要面对的敌人,除了天灾,便唯有在暗中挑拨民心的不入流的那一些人,而面对这些敌人的时候,李世民其实至始至终都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所谓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灾荒过后,在重新收拾破败的山河罢了,如果李世民天性薄凉,视人命如草芥,那么对于这场天灾所造成的惨剧,他是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的。
然而,无论如何李世民都不会是那样的人,而也正因为他绝对不会变成那样的人,所以,当这次灾难的降临,李世民亲眼目睹了自己治下百姓的苦难之后,他才会从心中感到自责,也是因为同样的关系,对于那些在灾荒中流传深远的不利流言,他才会感到如此的痛苦——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手刃兄弟手足,囚父逼宫,虽然是迫不得已的无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