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反包围(1/2)
混战相持了整整一个时辰,刘务桓心在滴血,死死地盯着对方。
面对强敌,曹军的长方形阵变成了棱形,府兵手持着长枪,密集于第一线,后面是弓箭手近卫骑兵相互配合,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全力对付从冲过来的匈奴军,哪里出现危机,后面的人便补充上去,好几次化险为夷,
面对两倍于己的敌人,丝毫没出现混乱。
匈奴军虽无曹军那般疯狂,但训练有素,进退有序,倒也打得不急不躁,颇为得心应手。两军厮杀中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补上,到处是血,到处是残缺的躯体,喊杀声,呻吟声,唯独听不到求饶声。随着战斗的深
入,匈奴军靠着兵力上的优势,逐渐形成了对曹军三面包围。薛衍见势不妙,迅速调整部署,指挥部下拼死反击突围。但对于他们来说,匈奴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无论他们朝哪个方向突围,总有数不尽的匈奴军围
堵过来。曹军虽一直未能突围,但他们的疯狂厮杀也给匈奴军带来极大的伤亡,并且无论阵势上匈奴军怎么占优势,就是无法将薛部合围消灭。
稳坐山冈一直未曾说话的刘务桓,这时忽地一下子站了起来,他拿出一个统帅应有的魄力,命令所有预备队全部投入战斗,全军无论老幼,无论马夫、伙夫、各色闲杂人等,只要能走的动,统统拿起身边所有能要人命的家什
,上前杀敌。这一招果真起了作用,曹军被逼压的逐渐失去进攻的势头。在战场上的双方就快要把那根维系着胜败生死的橡皮筋绷断了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曹军主力正如同蚂蚁一般的聚集在并不宽阔的沟壑区,对沟壑区一
线的匈奴后军发动着猛攻,可是转眼之间,一支近卫骑兵便冲出了匈奴中军,开始如同虎入羊群一般的对铁弗部的骑兵方阵展开了一场逆袭:刘务桓临危不慌,当他发现皇甫规所部出现时,虽吃惊不已,但仍然作出正确的决
定,命后军迎击。统帅的决定虽然没有错,但毕竟再英勇的战士也是血肉之躯,匈奴军激战半日,已到了人体的极限,而此时皇甫规所部锋气正锐,可谓势不可当,薛衍所部虽也是激战半日,但此时他们的心态与匈奴军完全
不同,就如同打了强心剂般,一下子又凶猛起来,两军合一,匈奴军的阵形不多时便被冲得七零八落。:整条阵线仿佛有一个阀门被打开了,放眼看去只能看到火光,虽然是晴天白日,天空蔚蓝,但人们犹如身处在年节之夜
,到处是璀璨的火花,只是烟花令人赏心悦目,眼前的火花却足以致命.神机营的出现让匈奴骑兵的身上迸出血花,排成密集方队的火铳兵。不停的打放大量的铅子打在骑阵上,整条阵线象是被镰刀割过的稻草一样倒伏下无数
人,和右翼一样,又是惨叫和哭嚎声响起来。精税武卒的拦截让铁弗部陷入反包围。
匈奴人仍然在作拼死抵抗,右贤王刘力俟一直在第一线指挥,此时他也中弹负伤。外围的神机营不断的发射火统,逐渐摧垮了匈奴人的战斗意志,四处不断出现的曹军.前头的匈奴人就开始往后跑,后面的匈奴开始往前跑;到
处都是乱哄哄苍蝇般乱跑的匈奴军,互相推挤,不少人和马都撞在一起了,然后他们发觉在外围的神机营不断的发射火统,在不断打压匈奴生存空间,中间的曹军像刺猬一样;长枪如林,无从下手.精税武卒在不断的收割脱离
方阵的匈奴骑兵.人类固有的求生本能,此时已压倒一切,他们丢戈弃甲,一片片地败退下来,慌不择路,自相践踏。曹军毫不留情,一路砍杀。没有过太多的时间,战场上竟然已见不到活人,死一般的寂静。曹军追击达四十
余里,匈奴人有部分逃到万统城,被追上后砍杀而死的不计其数。
就算是战败,当统帅的也不是那么容易死的,刘务桓带着残部向万统城方向撤退。到了万统城后,休整队伍,收容溃散的士卒,重新集结兵力。此时他的意图无疑是想保存自己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但这么一路逃跑,怕是
很难缓过气来,于是他心生一计,即遣使与曹魏求和称臣。
做为一个骁勇善射的游牧民族,匈奴自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一直活跃在中国东北到西北的辽阔北方,并对中原地区和西域各地的政权安全,尤其是丝绸之路的畅通构成很大威胁。因此,与匈奴关系的好坏是中国历代王朝
的头等大事。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就曾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700余里,并开修万里长城。随后的汉朝也是或和亲或争战,交往频繁,匈奴也逐渐演化,一部分进入长城内居住,与汉族等民族或融合或同化,其血脉虽存,
但作为一个民族的称号在南北朝时渐渐消失了。
由于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匈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皆落后于中原,必须依靠中原的贸易场所--"关市"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战争年代也不例外。同时,匈奴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尤其是与汉族毗连的地区,
汉族的绸缎和手工艺品逐渐成为一般匈奴族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开始建筑城市,也是在和汉族打交道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但其主要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仍依仗汉人。统万城也是在汉族知识分子的直接帮助下建成的。
统万城城垣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名招魏,西门名服凉,南门名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