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归途(1/3)
新的一年悄然而至,按照民国的使用新历的规定,这几天已是迈入了新的一年。然而所有人依然在忙着自己的事儿,似乎没有人将这个“新年”放在眼里,依然合谋生计,各过各的日子。在中国的老百姓眼里,只有农历的春节,那才叫过年。新历,那是啥子玩意儿?
然而从事书面工作的所有人,不得不按照规定在作品上印上属于新的一年的标记。
于是才迈入1919年没有几天,一条消息便令举国震惊。
“号外号外!我国电影《双璧》于美利坚合众国上映,至今已有一个月,票房大卖,突破七十万元大关!美媒有云:开时代之先锋,不可思议的东方巨制……”
漫天的雪花轻轻飞扬,北京城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有轨电车因积雪而被迫停运,众位乘客不禁叹息倒霉倒霉,裹紧身上的大衣走下车。车站一旁的墙上,广告牌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年轻漂亮的演员的海报,正对行人着巧笑倩兮,眉目流转,可不是符媛媛是谁?卖报的小童摘下贝雷帽轻轻抖了抖头上的积雪,又重新罩上,开始吆喝。
“啧,这妞儿可真漂亮!仔细一看,眼睛不大,脸颊不丰满圆润,可是怎么越看越好看呢?”一个身穿西装男人驻足于海报前,对着画里的美人啧啧称奇。
“那可不!”旁边的买烟的小贩瞧了他一眼,眉飞色舞说道:“这可是电影《双璧》里的大美人,名叫符媛媛。瞧您这样一身行头,刚从国外回来,还没看过《双璧》吧?要说这《双璧》啊,那可真是创古今之未闻,劝您还是趁着还有机会赶紧去看看。”
“哦?您也看过?”青年放下行李,惊诧道。
“那可不!也不瞧瞧今儿北京城有多少人没看过!”小贩昂首挺胸,仿佛电影是经由他的手完成一般,“都传到国外去了,老毛子都纷纷称奇呢!”
“卖报卖报……”
人群涌动,给小童带来了生意。
刚从巡航了将近一个月的渡轮上下来,还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年轻人伸手拉住了摇动着报纸的小童。
“小子给我来一份儿!”
“好嘞,三分钱,您走好!”
“也给我来一份儿。”
……
一阵喧闹过后,人潮褪去,小童也露出开朗明媚的笑意。就知道凡是有“双璧”这两个字的报纸一定会大卖,更不用说加上“美利坚”这三个字了,虽然他并不能完全明白这三个字的重量,却也知道这年头,国内的东西不稀罕,大人们只稀罕看这些个洋玩意儿。所以今日他特意多加了五十份,这不转眼间就到头了。
看来得要再走一趟,今晚就可以加个鸡蛋了。
“小朋友,给我来一份儿。”
温和的女声从身后传来,小童转身,看到一个身量高挑,穿着体面,气质高华的女人微微朝着他笑。
“三分钱,小姐。”
林嘉颖翻开钱包给了他五毛钱,小童慌忙翻动叮当响的麻布袋,“不用找了,今儿给自己加加餐。”
“谢谢小姐,祝你新年快乐!”小童鞠了一躬,脸上全是兴奋。
“你也快乐啊!再见啦小朋友!”林嘉颖愣了愣,露出笑意。
今天不仅要加鸡蛋,还要加鸡腿,小童握了握拳,哼着歌儿,又摘下贝雷帽拍了拍顶上的积雪。
林嘉颖打开报纸边看边走,尽管她早已收到消息,然而再次在媒体上看到,心中仍是有些激动。
“小姐,小姐!等等!等等!”
她回头,看到卖报小童气喘吁吁跑上来。
“刚刚你的东西掉了。”边说边赶忙从破破烂烂的麻布袋中掏出一样东西。
林嘉颖一愣,摸了摸呢子大衣的袋子,发现钱包不知不觉间不翼而飞了。她露出温和的笑意,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谢谢你啦小朋友,里边的东西很重要。”
她接过钱包,从里边掏出几毛钱递给男孩。男孩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什么也不肯要,看了她一眼飞快跑了。
看着男孩的背影,心中十分暖和,她摇摇头笑了笑。她握紧了报纸,裹紧大衣朝前走去,来到一栋高五层的白色洋房前,抬头看了看柱子上金光闪闪的“京郊报社”四个字,抬脚迈了进去。说来有些惭愧,报社搬迁,她身为社里的一员却从来没来过新地址。
京郊报社旗下不仅经营《影评人》,同时还兼顾其他营生,不过《影评人》这一块独占鳌头罢了。这几天是新年,多数爱热闹的年轻人都跑出去玩了,一楼只有一个穿着拖拖垮垮的西装的负责招待的青年正在打着盹儿。
似乎才意识到有人来,猛地睁开眼睛,这才发现客厅的沙发上已是坐了一个人,拿着茶壶自斟自饮,看着门外的飘雪。见他醒来,笑着问道:“请问《影评人》编辑部往哪儿走?”
虽是同事,她却也知晓自己算得上是“出了名儿”,也不大想惊动社里不熟的人,但却因初来乍到,不熟悉这里的情况,未免尴尬所以专门坐在这等青年清醒。
青年刚被招进来,不认识她,仔细打量一番,还是回答道:“三楼左转便是。”
“谢谢你了。”林嘉颖点点头,放下茶杯,起身离开。末了还加了句:“把衣服整理好,陈社长最是会抓人把柄,别被抓找了小辫子。”
青年“嘭”地一下红了脸。
整栋楼都静悄悄的,早知道就直接上来了,也不知道要找的人今天在不在。漫不经心地想着,她敲了敲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