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僵夜》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僵夜 () >> 216.第二百一十五章倭患暴起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154781/

216.第二百一十五章倭患暴起(1/2)

在整备军队,准备班师回京的几日里,张沐也开始着重去了解福建一带的倭患。在此之前他都在专心对付严嵩父子,对沿海倭患的关注并不多,而且他一直以为自台州大战后,倭寇几乎被杀的全军覆没,就算还会卷土重来,也一定不敢再那么嚣张了。

可现在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却是骇然无比。

柳生宗男带领残存的倭寇逃亡福建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福建的倭患比浙江更严重一大截,再加上朝廷腐败,军备废弛,常有贪官与倭寇勾结。那里的百姓可谓饱受倭寇屠戮之灾,贪官污吏剥削之苦,还编了一手诗:

君问莆阳事,官贪吏要钱。

八方七不靖,十室九无烟。

黎庶苦中苦,乾坤颠倒颠。

过了壬戌岁,方见太平年。

大哥戚继光虽然在去年得到朝廷允许,从浙江驰援福建,并打了几场胜仗,但每次他班师回浙江,福建的倭患便又会死灰复燃,难以除尽。

这一日益王朱载琮又急急找到了张沐,为张沐带来了最新的福建倭患情况。

这个情况只让张沐的神色更加凝重。

“倭寇竟然能杀死欧阳深,攻占兴华府,这怎么可能?”听到朱载琮的讲述,张沐一时难以想象。

欧阳深可是都指挥司,武将品阶比俞大猷、戚继光都要高,他的武功更号称天下武将第四,只在王环、俞大猷、陆炳三位天下八绝之下,还经常跟俞大猷切磋比试。这样的大将,这样的高手居然会被倭寇所杀!?

而兴华府被攻破更是八闽大震。要知道大明朝虽然久经倭患,倭寇也曾试图进攻过南京、扬州等府城,可从来没成功过。这一次兴华府被攻破,实乃大明朝从未有过的耻辱。

瞧得张沐震撼的目光,朱载琮又道:“听传言说杀欧阳深的是一个东瀛高手,而且前后杀人竟没用十招。”

“没用十招!?”张沐更是惊骇。

杀一个接近天下八绝的绝顶高手没用十招,这是什么武功?张沐意识到可能有武功超强的东瀛高手来到大明了,他立刻问道:“朝廷有何反应?”

朱载琮道:“朝廷自然震怒,已经罢免了福建巡抚游震得,改由谭伦接任,另外急调俞大猷任福建总兵,把浙江的戚继光也调过去了,这一次朝廷是一定要夺回兴华府,让倭寇付出代价了。”

张沐眼中闪过一抹冷芒,道:“不行,我也要马上去京城请命。”

他刚欲告辞,忽然脚步一停,自言自语道:“何须回京再请命,我之前已去福建剿巫为名,去跟大哥汇合便是。”

一旁的朱载琮听得清楚,连道:“此计甚妙,剿巫原本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要转战多地,这个理由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而且毫不耽误时间。”

张沐点头,拜道:“王爷,下官手下大军已经整备妥当,事不宜迟,那下官这就领军赶过去。”

……

在张沐率大军前往福建的路上,还专程在袁州做了短暂停留。

严世蕃虽然已经被押解回京,但严嵩还在袁州,朝廷只将严府抄家,但并未再追究严嵩的罪责。

距离袁州城大约七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子,张沐几经周折才找到这里,而在村东头的一座关公庙内,他终于看到了已八十六岁高龄的严嵩。此时的后者白胡白发都乱糟糟的,上面还有几根稻草,衣衫更是早已破烂不堪,眼睛浑浊、神情木讷,端着一个缺了口碗正在乞讨。

虽然早已知道严府被抄家后,严嵩只能靠流浪乞讨度日,但当亲眼看到这一幕时,一个昔日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的前首辅落此下场,还是不由令人唏嘘。

张沐买了一个炒鸡来到了严嵩跟前。他看着严嵩,严嵩也看到了送他烧鸡的人是张沐。

严嵩沙哑道:“你看到老朽落到这幅田地,是不是已经心满意足了?”

张沐没有回应,只盘膝与后者对坐着。

严嵩也沉默了,颤抖着手接过张沐递来的烧鸡,开始大口吃了。他是真饿了,而且城府如他,早已超过了能屈能伸的境界,都落到这一步了,不会也没必要再赌气。

张沐能看出来严嵩吃的很香,等严嵩吃的差不多了,才将剩下的半个烧鸡小心包好,这次仰天长叹,唏嘘道:“曾经有一个少年三岁能书,六岁可背诵四书五经,八岁考中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就高中进士,列万千才子第五位。可他刚正不阿,厌恶权贵,一声‘朝廷被奸人把控,我宁从此再不为官’就此归隐,这一隐就是十年。”

严嵩转头看向张沐,道:“张小友可知那个少年是谁?”

张沐道:“严老莫不是在说你自己?”

严嵩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道:“那个少年也有一腔报国热血,自负才高八斗有治国经纬之才,可他一路磕磕绊绊,被同僚排挤,被上司打压,被君王呵斥,慢慢的少年变成了老人,锐气没了,热血也凉了。他活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才明白官场之道。”

严嵩话锋一转,目光也凌冽了几分,道:“可纵使如此,他自问执掌内阁二十余年,对得起那一身官袍。君王刚直,他便柔顺;君王轻慢傲横,他就谨言慎行;君王监视群臣,他就老实诚恳;君王威福自操,他便事事顺从,从不说一句逆耳之话;君王斋醮不理朝政,他便为斋醮撰写青词,为君王打点朝堂。他自嘉靖二十一年以六十岁高龄如阁到八十余岁致仕,伴君如伴虎

状态提示: 216.第二百一十五章倭患暴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