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扫地僧身份之谜(1/2)
王动一边竖起单掌向那扫地老僧行礼,一边认真留意系统提示:
【天龙八部,芸芸众生,有情皆孽,无人不冤。当广研佛法,深明佛理,有成之时,在地、在空虚、在江湖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令众生离种种困苦,所求皆得满足。】
王动暗暗记下,脚步不停,他走到扫地僧面前,道:“弟子虚竹见过大师。”
那扫地僧打量着王动,问:“你好像认得我?”
王动道:“曾见过。”
反正佛家都喜欢言之不尽,云山雾罩,王动干脆就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扫地僧微微颔首,不再追问,继续专心扫地。
王动也不再说话,走到他旁边开始扫地。
“落叶归根,挥动扫帚时,不可使落叶扬起。”扫地僧突然说道。
王动闻言,停下来想了想,恍然道:“弟子明白了。”
落叶归根,已有归属,自然不必继续漂泊,所谓尘归尘,土归土,各有缘法,不可强求。
扫地僧佛法深湛,果然是字字珠玑。
于是王动挥动扫帚时特别小心在意,每扫出一次扫帚,立即反手将扬起的树叶压住,如此反复。
这样做了几次之后,王动又有新的感悟。
扬起,压下。
虽然是两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若要连续不断地做,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反应速度,真可谓是寻常小事中包含着武道大智慧。
这也许是扫地僧要告诉他的第二个道理。
扫了一段之后,扫地僧停下来,道:“你若是怕树叶扬起,可以扫得慢一点,不必那样麻烦。”
王动停下来,仔细品味了扫地僧这句话,道:“大师的意思是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
扫地僧摇头,道:“你一扬一压的动作幅度太大,把一些树叶都扫到我这边了。”
王动:“啊,对不起对不起!”
两人再次沉默下来,继续扫落叶。
这次,王动不再那么做作,一扫帚一扫帚慢慢地扫,不多久,藏经阁前的落叶被扫完,二人默契地进了阁内,打扫里面的灰尘。
少林寺藏经阁。
那可是天下各类经典武学的集中之地。
随便找到一本学一学,就有可能在江湖上闯出一流高手的名头。
说到这里,王动想到三个人:慕容博、萧远山以及鸠摩智。
按时间来算的话,慕容博和萧远山此时应该正隐藏在少林寺,而且已经找到各自感兴趣的绝学了。
少林藏经阁向来不禁弟子进入,可任意查阅武学秘籍或佛法典籍,包括少林七十二绝技。
但由于那七十二项绝技太过高深,没有一定的内功基础根本无法修炼,甚至连看都看不懂,因此并不需特别防备寺中弟子偷学。
至于那些有条件修习绝技的少林弟子,自然已从师长或同门那里得知,抑或是自己悟出了那七十二绝技每一项都要辅之以相应的慈悲佛法来化解功法中的戾气,克制心中的杀念。
而当一个人练了四五项绝技,同时参研了四五本高深佛法后,自然而然地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自相矛盾。
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有违天和,而佛法典籍,每一句都在度人度世,教人慈悲为怀,二者背道而驰,形成所谓“武学障”。
若不能破障,就会走火入魔,为戾气和杀意所伤,轻则内伤缠身,重则身死功消;
若想破障,学习更多的绝技,就要参研和领悟更高深的佛法,使得慈悲之心更盛,如此才能更多地化解戾气。
但佛法修为到了一定境界后,心中对那些杀人的绝技又会产生天然的排斥……
总而言之,少林七十二绝技无lùn_gōng法还是理念,都存在着很多自相矛盾,智慧和天赋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很难修炼。
强如萧远山、慕容博和鸠摩智,也因修炼不得法而留下诸多隐疾。
“你扫这三排。”
进了藏经阁后,扫地僧把前三排书架指给王动。
“是。”
王动应了之后,从第一排开始扫起。
吃一堑长一智,他这次不再自作聪明,扫一下压一下,而是慢慢地移动扫帚,轻轻打扫。
过一会,几位少林弟子结伴进来翻阅经书,王动与他们打了招呼,抬头时,突然发现扫地僧不见了。
王动没有理会,继续打扫,当他扫到第二排时,无意间抬头看到书架最上方摆着一本《大韦陀杵》。
王动犹豫,思考着要不要拿下来看一看,转眼又看到《大韦陀杵》旁边摆放着一本《地藏本愿经》,想了想,舍弃了《大韦陀杵》选择了《地藏本愿经》。
王动非常清楚地记得,扫地僧当年为了化解萧远山、慕容博二人因学绝技而产生的戾气,特地在他们所学的绝技旁边摆了佛经,可惜二人太过沉迷于武功绝学,买椟还珠,对佛学视而不见,终于酿成大祸。
王动既然有这种经验,他就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经验,有时候也是一种悟性和天赋,人们常常忽略这一点。
而且,系统给他的任务是“广研佛法,深明佛理”、“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令众生离种种困苦”……摆明就是让他用佛法度人度世。
王动一手持经认真阅读,一手拿着扫帚徐徐扫地。
一动一静,彼此相宜。
渐渐进入到无他无我的境界,身心平静和谐,好像找到归处和本源。
不知过了多久。
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