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第九十四章他来了(1/2)
皇宫敷文阁内,赵昀侧卧在楠木红漆软榻上,手里握着张之清剿匪的奏表,当看到两千余厢兵用新式战船火炮消灭四万海盗时,赵昀不禁有些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起来。
这份奏表早已不知被他翻看了多少遍了,他多想把这些海盗换成蒙古人,换成金人,换成辽人,换成朝堂上一个个尸位素餐的朝廷大员。
仇恨,大宋的百姓可能会忘记仇恨,百官也可以忘记仇恨,但是他不能。
他只是一个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平凡小子,一个普通的平民而已,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生活,他也是会崇拜岳飞,会崇拜杨家将的普通孩子,小时候甚至扮演岳飞骑马打仗,想到这里,赵昀不由的露出了一丝微笑。
虽然现在他已经贵为帝王,但是并没有小时候的快乐,是啊,已经多久没有过快乐了,从十六岁被带到这里来便没有了吧,要说他与平民唯一的不同,那就是他还有一丝皇族血脉,久远到可以忘记的皇族血脉。
然后就这样,他被史弥远带到了这里,又包装成了一个帝王,他一直很感激史弥远,给了他这个机会,让他这个平凡的小子有机会坐在这个大宋最高的位置上,即便只是一个傀儡。
所以他十几年也一直没有说话,他不会做皇帝,他一直在学习如何去做一个皇帝。
史弥远终于还是死了,他开始想要说话了,他想要北伐,他想要复仇,想要夺回开封,夺回洛阳,夺回南京(商丘),他想要证明自己。
在无数大臣反对的声音中,终于还是有支持自己的人,不管那些支持自己的人是为了什么,为了地位也好,为了权势也好,为了家国也好,终归是有人支持自己了。
可他的力量太小了,支持他的力量也太小了,他只能调动全部兵力却只有六万人,就连这六万人的粮草他也不得不恳求史嵩之去筹备,甚至不惜低三下四的允诺高官厚禄。
可史嵩之最终还是没有把粮草运到前线,在那些反对之人的故意阻挠下,北伐还是还是失败了,他也失败了。
他记得住每个人的样子,记住了在北伐失败后那些洋洋得意的面孔,记得住那一张张丑陋的嘴脸,仿佛在宣告他们的胜利,也仿佛在告诉他,你只是一个皇帝而已。
他又一次的龟缩起来,把头深深的扎进土壤里,仿佛这样就听到那些官员的嘲讽和讥笑,他不在说话,这样仿佛就不会有人指桑骂槐的说他一意孤行要北伐的损失。
但是我等的人终于来了,不是吗赵昀嘴角不禁翘起了一个好看的微笑,秦武,这个被隐藏的很深的人,他注意到了,虽然功劳簿上没有他的名字。
但是他就是偏执的认定,这就是他要等的那个人,属于他的岳飞。
也许过了好久,赵昀终于咳嗽了一声,为这个沉默的房间添了一丝活力,內侍董宋臣幽灵如一般出现了,“去吧,告诉张之清,让他出发吧,不用等了,把那些厢兵留下就行了。”
……
驿馆内,张之清在等,因为他觉得赵昀要找自己说些什么,昨日他离皇帝很近,他清晰的看到了官家手上的那一抹鲜艳的血痕,虽然被官家隐藏的很好。
后来见了郑清之他才明白,赵昀为什么会如此,他想做些什么呢,但又能做什么呢。
悄无声息的,董宋臣已经站在了郑清之身后,看着面前的中年男子,不知此人哪里吸引了陛下,因为顶撞郑清之还是火炮和战船董宋臣不由的起了几分好奇。
他已经跟随赵昀十二年了,也不知道以后还要跟随多久,但是从赵昀在那天晚上来到临安开始,他的命运就和这个乡下来的小子被紧紧的连在一起,他非常清楚。
张之清感觉有些阴冷,有些想转身去,却又不敢,仿佛被一只厉鬼在背后盯着一样,不知不觉,冷汗却悄悄的在后背弥漫。
董宋臣一步就走到了张之清面前,不顾张之清的狼狈样子,朗声道:“焕章阁学士,广州知府,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张之清接旨。”
董宋臣说完之后便笑眯眯的看着张之清,他要看到张之清所有的反应,才好做出最精准的判断。
张之清非常清楚面前这人便是刚才那人,更清楚此人的可怕,听到董宋臣的话,也不顾身上黏糊糊的汗渍,便跪拜接旨,道:“臣张之清接旨。”
董宋臣这才满意的说道:“出发吧,不用等了,记得把那队厢兵留下。”
说完这句话又是笑眯眯的看着张之清,仿佛他对能威吓一个朝廷大员有些乐此不彼。
张之清非常懵,这是啥啊,只不过看着董宋臣的模样,马上清醒过来,又叩头行礼道:“微臣接旨,谢官家天恩。”
董宋臣这才笑眯眯的离去,好像没有来过一般。
张之清不这么想,董宋臣不仅来了,还住进了他心里……
张之清没有在做停留便匆匆收拾了行礼,张之清走了,甚至没有和马原山打招呼,更没有和郑清之打招呼,从临安港口乘船至明州,又转大船去广州,快到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
……
“官家,张知府刚才已经离开临安了。”董宋臣轻轻把一盅冰镇过的“漉梨浆”放下在御案上,又退了一步,躬身说道。
“阿臣,你觉得这个张之清如何”赵昀掀开琉璃玉盅,拿着银质汤勺饶有兴致的拨弄了两下雪白的梨块,沉吟了一下问道。
“官家是想问这个郑清之呢还是想问这个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