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休闲(1/2)
除了一些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说一说深圳的娱乐和休闲,要不然大家还以为我在深圳当和尚。
九十年代的深圳娱乐行业是非常发达的。高雅一下的要算歌舞厅,我们招待内地来合作单位的人,除了吃好喝好,就是去歌舞厅装点格调。很多著名的歌手都在深圳的歌舞厅跑过场子,他们除了拿歌舞厅老板的报酬,还有一项重要的收入,就是等舞厅卖花,一束若标价干,有好几种花束。有大款来摆谱或者追求歌手手,台上的司仪就高声报出大款名号,某某先生女士送某某玫瑰花一束等等,在歌手感谢声和顾客的注目礼中,大款的心里满足感肯定是爆棚的。这些花非常贵,不是歌厅卖的花司仪不会报出送花大款的名号,歌手和司仪这些人回头可以拿买花的分成。我现在看见这些网络直播平台,觉得这些都是当年的升级版,只不过当年的现场卖花变成了直播平台的打赏,当年坑的是有钱的大款,现在直播平台上掏钱的人就已经是多种多样了,经常有拿着父母血汗钱打赏的凯子。以前的歌手除了要有相当的水平,也非常辛苦,一个晚上需要跑几家场子。晚上十一二点以后,你会经常发现穿着演出服,化着浓妆的歌手,在摩托车后座赶场子。
还有卡拉ok,这个的命运比歌舞厅好,经过这么多年还能活着,歌舞厅差不多消失了。刚开始的卡拉ok是有大堂和包房之分的,包房大家现在还能够看到,大堂里面叫号唱歌的形式就消失了。卡拉ok大堂坐下来就有最低消费,一个人多少钱。你交钱,服务员给你送一杯酒水,然后就可以写点歌单给服务员,等着到你就可以去唱歌。有的卡拉ok厅比较低档,不点歌不点饮料不要钱。
dio舞厅,这个在九十年代大火过一阵,华强北曾经有一家群星,当年开张的时候连续多月人头涌涌的排队,门票一百,提供一杯饮料,其他的要买,特别贵,小支的啤酒都要三十五,但是音响一流,灯光一流,红红火火了好久。dio舞厅毕竟好撩到年纪轻轻的小妹妹,她们吃这一套。
交谊舞厅,他的顾客年纪就稍微大一些,装修自然也不豪华,灯光也不炫目,跳的舞都是三步四步的慢摇,费用低廉,客人倒也不少。
酒吧,西餐厅,那时候有不少了,但是不引人注目,基本上都是为了约会,到了新世纪有酒吧搞了驻唱乐队才正式成为主流夜场。西餐厅在新世纪被咖啡馆冲击了,他们两家的客户我看差不多,都是带着电脑在谈事情的白领喜欢,我从来就不喜欢。
九十年代的电影院不多,就是蔡屋围的大剧院,市政府的礼堂,岗厦的武警支队的会堂,老街的工会会堂等等,我主要就是去这些地方,和现在到处是电影院的情况完全不可比。电影票不便宜的,电影也是港片居多,都是十几二十块钱的水平,按收入比,现在的电影票便宜。那时候看电影的人少,当时流行的是买录像机,租录像带看,后来是流行vcd机,没几年流行的是dvd机,当年的盗版电影的光盘是一个成行成市的买卖,各种鬼佬电影,港片,林林总总,各种类型。你只要从华强北或者东门老街走一趟,肯定会遇上十个八个卖盗版光碟的人,沿路叫喊着:“老板,要不要碟?”。要是路边没有这些人,肯定警察来扫荡啦。也有录像厅,不过都不是正规的去处,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和工业区里面。
桌球也是年轻人喜欢的,关外有一些地方有露天摆放的台球桌子,一般是士多店兼营的,一盘两三块钱。卢哥喜欢打桌球,当然,他是不会到那些地方打桌球的,我们经常去的是他叔叔家附近的桌球室,每小时三十,铺着地毯,灯光适宜,有中央空调,桌球台也高档,也有穿着超短裙的小妹摆台,算是物有所值吧。
宵夜我觉得必须划分到娱乐里面,宵夜这个事情,吃东西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而是一种呼朋唤友,意气相投的交流。宵夜的前面必然有其他事情作为引子,要么是看球了,要么是蹦迪了,要么是游泳从大梅沙回来了,要么是看电影了。它和请客吃饭不一样,请客吃饭太庄重,一般是要谈事情的铺垫或者谈事情的催化剂,宵夜就是可以吹牛,可以光膀子,可以大声喧哗,可以喝酒抽烟,也可以躲在角落里面你侬我侬,卿卿我我。说它是夜生活的下半场,肯定是实至名归的。
最后,压轴的肯定是麻将,作为一种有无数流派和规则的休闲游戏,麻将在周末和过节放假的时候,是朋友聚会和家庭团聚的主要娱乐手段。我在老家刚刚学会打麻将的时候,那火气好极了,动不动七对自摸,清一色。到了深圳却是输多赢少,三公,炸金花也是如此,只能限制自己打麻将赌钱的**了。
不过这些娱乐性的活动之外,还有一种非主流的“休闲”,那就是报各种培训班,彦紫觉得我虽然是大专生,但是好歹是学会计的,还是应该努力考一个**之类的证书。我到深圳图书馆找培训班,发现深圳居然有这么多的培训班,什么电脑培训班,会计培训班。英语培训班,还有一些考证培训班,出国培训班,考研培训班等等。我在彦紫的监督下,报了一个会计证的培训班,这个会计证比较简单,学了一个月就考过了,然后和彦紫又一起报了一个助理**考证培训班,每周有三天晚上上课,一共四个月。我上课经常是魂游天外,自然是没有考过的,现在想起来满心的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